10月1日,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江西省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现场评议会在余江区举行。来自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等单位专家、余江区农业农村局领导、植保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参加了评议活动。
据了解,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进入我国。福寿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取食为害水生作物,造成作物严重减产;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福寿螺的螺壳锋利,残留在田中的螺壳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等方面。目前,福寿螺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是江西省分布范围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福寿螺对水生作物危害极大,对水稻的危害主要是取食水稻嫩芽和幼苗,造成缺苗少穗而减产。江西是水稻种植大省,目前福寿螺在我省大部分县市的稻田均有分布为害,对我省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
由于福寿螺具有产卵期长、产卵量大、繁殖系数高,食谱广,抗旱耐饥能力强等特性,使得福寿螺种群数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单一使用某种技术措施并不能达到持续控制其为害的目标。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黄水金研究员团队创新应用农业防治措施、物理措施、稻鸭共育和药剂防治等技术控制稻田福寿螺发生危害,构建了对福寿螺高效且环境友好型综合防除技术体系,在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区,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在92.71%以上,增产率达16.4%。专家组考察了试验示范现场,认真听取汇报,核算示范区测产产量后,对福寿螺综合防除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加大技术示范与应用推广力度。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各地各部门空前重视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与防控工作。目前,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在我省的扩散蔓延速度非常快,其分布区域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作物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通过本项目实施,将为指导全省各地对福寿螺进行综合防控,有效遏制其在我省的扩散蔓延,形成长效的控害机制打下坚实基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孙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