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黄培昭
晨曦初露,巨石埃及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石埃及”)的员工侯赛姆便起床了。他家在外地,每周日需要赶乘班车前往公司所在地苏伊士。班车由公司免费提供,侯赛姆还可以享受额外的交通补贴。
提供交通便利,让员工们无通勤的后顾之忧,是巨石埃及着力吸纳和培养本土人才的方法之一。公司为苏伊士本地和外地员工提供了多种班车选择,还根据员工家到公司之间的距离,发放不同等级的交通补贴。“这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侯赛姆兴奋地对本报记者说。
除了在生活上提供保障,公司在业务上更是对当地员工悉心培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巨石埃及本土员工占比高达98%,其中中层管理岗位本土化比例达到76%。在经营过程中,公司注重培养埃方优秀技术人才,尤其着重培养中层员工。
入职仅8年的曼苏尔现已升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他介绍说,中方管理人员连续5年开展对埃方中高层员工的传帮带工作,并将其列入年度评优和业绩考核指标。在该项政策的鼓励之下,近几年埃方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本土化比例提升较快,目前5人的高管队伍中已有两名埃方高管。此外,公司还开展埃方员工“一岗多能”培养,这一政策不仅提高了员工们的专业特长,还锻炼了其综合技能。
“来自中国的师傅对我们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我们,这让我们很感动。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我已经学到了很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侯赛姆说。
成立于2012年1月的巨石埃及公司,如今已成为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龙头企业,是埃及最大的中资制造型企业,直接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2000个,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超7.4亿埃镑(约合4723万美元)的税收和超1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巨石埃及公司为埃及玻纤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公司本土化政策又为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玻纤行业人才。如今埃及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玻纤生产和贸易国,中国企业为我们带来实惠和好处,我们非常感激。”曼苏尔对本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