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3日讯(记者 李春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首先,夏粮量质并增,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全年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给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70%。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秦玉云称。
同时,我国粮食库存的结构较为均衡。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库存,也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商品库存,还有不少的城乡居民存粮。其中,政府储备涵盖了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
“近年来,中央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守底线、稳预期能力不断增强;地方储备规模增加,口粮比例保持较高水平,米面等成品粮储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同比都增加了50%以上,有效增强了企业防范风险能力。”秦玉云介绍。
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更是毋庸置疑。“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也就是说,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都够全国人民吃2天了。”秦玉云介绍,我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达到5500多家,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此外,当前国际市场上粮食供求宽松,为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好的条件。“据国际有关机构预测,全球粮食产量保持高位,小麦产量7.8亿吨、玉米12亿吨、大米5.1亿吨、大豆3.8亿吨,均较上年有所增加,供需将延续宽松格局,国际市场玉米、大豆价格较年内高点回落都在25%以上。”秦玉云称,虽然受海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市场小麦、大米价格有所上涨,但这两个品种对国内影响不大。
秦玉云表示,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继续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统筹抓好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各项工作。“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库存持续高位,加工物流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政策支持体系、市场调控体系、储备体系和应急体系等不断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硬件基础扎实,软件更为适配优化。因此,国内粮食供应和市场运行是有充分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