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新闻
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张可想为国内生活的父母购买一款健康保险,但进展并不顺利。
“我爸妈这个年纪(61岁)买重疾险,保费非常高,和我自己存钱没有区别。并且因为我妈妈的血糖偏高导致很多公司拒保。”
“一些小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不要求强制体检,但也只能保到65岁,不是终身保障,交了几年这个产品没有了也很尴尬。“张可补充道。
张可为父母选购保险面对的问题是不少中老年人投保遇到困难的缩影。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老年险市场广阔选择却有限
据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11月19日答记者问时披露,全国共有1.07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有商业保险保单,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数/人口总数)为41%。老年人保单件数2.26亿件,占保险业全部保单件数的11%。“十三五”期间,老年人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万亿元,承保人次、保费收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投保积极性明显提高。
截至今年10月,已上线25款投保年龄超过70岁的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产品超过1000种,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
但界面新闻整理发现,尽管当前老年人可购买的保险产品数量不少,但各保险公司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集中在防癌险和意外险上,产品定价,保障范围和投保限制上大同小异。
保障场景更多的医疗险大多都是一年期产品,少数长期保证续保类产品的年限也卡在3-5年,且大部分老年人保险产品的首次投保年龄都集中在65周岁以前。
同时,重疾险保费较高、医疗险投保年龄及身体状况限制、意外险报销责任减少、养老产品的领取形式单一等问题,也压缩了老年人可选择的保险空间。
目前,导致老年人保险较少有两大原因:一是老年人是疾病和意外事故高发人群,风险较高,并且老年人身体或多或少存在慢性问题,非健康标准件。二是国内商业保险发展历史较短,老年群体风险数据积累不足,再叠加老年人群体风险较高,自然带来了高保费、低杠杆的局面,令险企与消费者进入老年保险市场的兴趣较低。
第三支柱养老箭在弦上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但目前老年医疗保障的缺口较大。中国太保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老年人口中,74.3%的老年人曾经住院,平均看病和住院总花费7422元,其中平均自费3716元,占比接近一半。另外,老年人在药店自费购买药物的平均支出为1280元。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特别强调,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也实施多项措施,力求从监管层面解决老年保险市场的难题。包括引入费率调整机制,规避因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保险产品定价风险,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和患病人群难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问题;编制老年人常见重疾病种发生率表。对各病种发生率表扩展至高年龄段,并首次编制两种老年人常见病种(严重阿尔茨海默症和严重原发性帕金森病)发生率表,为老年人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定价基础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购置长期医疗保险可以很好地补上医疗保障缺口,但费率的调整也意味着保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身体健康的变化而不断上涨,投保的负担亦会加重,对充足养老金的需求也日益显著。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上周六举行的《财经》年会上表示,对老年人来说,生病使得生活和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医疗和护理费用较大。但从金融角度上看,中国社保基金占GDP的比重10%左右,商业养老比重仅占GDP的0.02%,金融准备远远不足。
对此,《意见》提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其中,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的重要补充,被给予厚望。继2018年税延养老险推出之后,今年6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浙江和重庆开展试点,但目前市场参与积极性一般。
北京大学保险系副教授贾若指出,国家应该尽快完善顶层设计,积极鼓励地方扩大试点,提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的流动性和可获利性,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