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将过去,今年前11个月上证指数呈现震荡的态势;但行业之间分化很大,电力设备以及有色、化工、采掘这些周期性行业涨幅可观,而家电、非银金融、休闲服务、地产、传媒这些行业跌幅较大,结构性行情明显。
对于2022年的A股市场,我们认为存在着结构性机会。宏观经济方面,经济处于往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企业盈利仍将稳定增长。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释放了未来货币政策的积极信号,预示着未来的流动性较难进一步收紧。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仍然处于合理区间内。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结束,三季报业绩超预期,以及年报景气度延续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韧性较强,叠加金融开放的力度加大,外资持续流入的趋势不变。国内“房住不炒”的思路延续,叠加理财产品打破刚兑,权益市场有望逐步承接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就具体的结构而言,我们认为有几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大消费:
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从我国的情况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潜力。中国拥有14亿人口,本土市场容量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也不断提升,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断加强。同时我国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消费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消费行业变革慢,不会受到太多技术冲击,格局稳定;同时由于马太效应,龙头公司具备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先发优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优质的消费品公司,普遍具备盈利性、持续性、确定性等属性,因此普遍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估值溢价。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保健、器械和服务需求也持续增加,医疗健康是内需中的刚需,受宏观经济影响小,叠加行业的壁垒较高,行业格局相对稳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科技制造: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位置,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制造受益于政策和制度红利,北交所的设立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我国的工程师红利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和先进制造的生产力竞争,随着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批中国先进制造企业正逐渐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他们已经或正在经历从进口替代到进入国际市场,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的过程,在这一历史的进程中,高端制造的红利将逐渐得到释放,产品附加值必将大幅度提升,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新能源:
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市场空间巨大。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整个汽车的销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美国政府提出2030年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振向上,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带动新能源维持高景气。在光伏领域,为了追求更高的转换效率,产品技术快速迭代演进,优势企业有望凭研发、技术成本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