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6日讯(记者 王金瑞) 今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据测算,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业内专家分析称:“央行在年内第二次全面实施降准,继续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行为更具持续性。”
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
12月6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这是今年央行第二次全面降准。在此之前,今年7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针对此次降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非常有必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此时降准不仅有空间,而且有必要,一方面我国明年经济工作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降准是做好跨周期调节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有助于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降低银行机构资金成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在此时宣布全面降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促进实体经济稳步持续恢复,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总体来讲,因为现在当下经济运行还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受疫情的影响,也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因素,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降准实际上是保持一个更加相对充裕的流动性环境,确保微观主体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能得到满足,以及融资成本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样的话,可以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
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对于市场较为关注的,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央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温彬表示,这次降准并非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而是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董希淼分析称,虽然此次降准是全面降准,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滑向宽松。降准虽然释放了约1.2万亿资金,但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实际释放的流动性相对可控,不存在“大水漫灌”情况。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的期限结构,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全面降准再次传递出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信号,有利于实体经济恢复和巩固,从根本上利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但央行仍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引导降准释放的资金主要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曾刚表示,下一步,结构性政策继续发力,有效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对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包括绿色发展,以及科创等这些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整个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