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16日讯(记者 徐清风)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其中明确提出,要稳定大局,化解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而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除了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之外,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也是必不可少。
据《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2021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与 2019 年相比提高 2.04。尽管消费者在金融态度上的表现较好,但是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
在上述报告的调查中,有65.62%的受访者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23.29%认为金融教育比较重要,而认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受访者比例只有不到2%。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国民金融素养教育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这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形势和高速发展中所需的高质量、高频率、全民参与的金融理财素养需求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因此提升金融素养教育可以说是箭在弦上。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高琛表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金融素养,及时掌握金融知识,防止金融诈骗的发生。
“当前,由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广泛影响,很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了贷款、炒股、购买基金等金融活动。但由于他们缺乏金融基础知识,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容易落入金融骗局,同时由于缺乏理性消费的自制力,形成了学生之间恶性攀比的现象。”高琛说。
一项调查数据也显示,33.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区分校园贷的渠道是否正规,36.1%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区分方法。这或许也是近年来一些大学生遭遇非法校园贷的原因,加强大学生经济安全教育则成了当务之急。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事实上,除了领导干部和大学生群体,更多的中小投资者更是需要提高金融素养加强金融安全知识储备。
特别是近几年来,金融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导致许多民众遭受重大损失,这一方面对金融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建设和监管机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民众在识别金融产品、判断金融风险、理性投资等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以便从源头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从个人和家庭层面来看,提高金融素养,接受正确的投资者教育,不仅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增强准确收集和识别相关信息的能力,不仅可以避免金融诈骗,还能帮助个人和家庭实现财富增值保值。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投资者教育有助于加强民众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行业周期性变化和资产价格的波动,从而有利于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把握投资机会,获取投资回报,使得社会中低收入普通群体更好利用金融体系实施财富管理与规划,从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因而,在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养不仅可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减少金融风险事件发生也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财富不断增加,投资者教育也逐渐发展,甚至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行业体量迅速膨胀。不过,《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指出,财商教育在我国还是新事物,发展时间不长,加之财商教育的属性、形式、内容和运行方式具有跨行业、跨部门和跨市场交叉运作特征,致使行业监管目前尚没有明确监管主体,行业发展存在某些失序状态。
鉴于财商教育的行业性质和特点,在可预见的将来,监管形式仍然可能是多部门分工协同,按业务和事项实施功能监管。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强行业政策和制度建设,鼓励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净化行业生态。
事实上,2020年以来,一些头部平台本着做强做大,主动拥抱监管,积极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监管部门也正在积极推动行业监管政策和制度的建设完善,旨在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为原则,从机构、培训人员资质、课程内容、营销规范等方向着手规范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