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7日讯(记者 张明江)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的走势背后,是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白马股归于沉寂,“宁组合”产业链的异军突起。2022年开年第一周两市深度调整,资金调仓换股痕迹明显,基金净值深跌,基金开年连上热搜。
日前央视发布调查报告称,在复杂的结构性行情中,2021年有53%基民亏损,公募基金行业再次陷入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2022年开年,不少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主推“均衡配置”产品,降低波动提升投资者体验。
基金净值开年深跌
2022年开年股市三连跌,创业板指跌幅较大,去年表现抢眼的“宁组合”偃旗息鼓,医药板块依然萎靡,而房地产、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崛起,机构资金调仓换股痕迹明显,而开年基金净值也大面积下跌。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可统计的9070只权益类基金(QDII基金和混合型FOF不计算在内)中有7805只前三个交易日净值下跌,占比超86%,其中受医药板块大幅调整影响,部分医药主题基金前三个交易日净值跌幅已超9%。
开年首个交易日迈瑞医疗跌停,医药板块个股大跌,医药主题基金净值开年“深蹲”。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前海开源医疗健康A/C、前海开源公共卫生股票A/C开年来跌幅已超9%,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股票A/C、汇添富盈鑫混合、东吴安享量化混合A/C、光大保德信产业新动力混合等7只基金跌幅也超9%。
另据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已有1735只权益类基金前三个交易日净值跌幅在5%以上。此外,新能源车板块自去年12月以来持续调整,十余只新能源车主题基金及新能源车主题ETF近一个月跌幅已超15%,白酒主题基金近一个月来业绩同样不佳,各类型行业主题基金业绩波动明显增大。
均衡配置成2022年成基金投资主旋律
央视日前发布调查显示,2021年有54%的股民盈利,仅10.5的股票收益超50%;2021年有53%的基民亏损,已超半数,而盈利超10%的基民仅占11%,基民投资体验不佳。
央视统计显示,基民的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相关,与交易频率负相关,也就是说持有时间越长盈利概率越高,而交易越频繁成功率反而会降低。频繁申购赎回不仅会干扰基金经理的操作,也会使投资者的实际收益远低于同期的市场表现,这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现象。
随着年轻基民持续入市,2021年基民投资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追星”,市场上的明星基金产品备受投资关注,尤其以白酒主题基金、新能源车主题基金及医药主题基金等几类行业主题基金备受投资者追捧。
我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行业主题基金强调的是精选一个篮子集中投资。集中度高既是优势也是风险,基金净值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行业的波动情况,行业兴则基金涨,行业衰则基金跌。若行业受益,对应的行业主题基金可能短时间内实现较高超额收益。当风口过去,或者是行业遭遇了“黑天鹅”,行业主题基金净值必然持续下跌、波动也大,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投资者持有。但投资者盲从心理下,不少新手投资者开始“追涨杀跌”,造成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公募基金行业认为2022年A股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在配置方面公募基金均建议2022年均衡配置、降低波动,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市场开始积极布局均衡配置基金。
有基金经理认为,均衡投资是管理好投资人心态的核心秘诀,采用均衡投资管理大规模资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努力确保市场环境和风格难以对组合产生极端影响,有利于管理人避免判断中的情绪化和主观性,以平和从容的心态观察市场;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高持有人的体验,创造条件让投资者拿住基金不下车。
数据显示,目前新基金发行市场中,主打“均衡配置”的农银均衡收益混合、国泰致和两年封闭混合、富国趋势优先等仓位在0%-95%之间、通过多行业配置以实现均衡和分散化投资组合为目的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以农银均衡收益混合(基金代码:014241)为例,这只成长价值风格平衡的新基金,将均衡布局成长、消费、周期三大投资方向。作为一只混合型基金,农银均衡收益混合的权益资产仓位为60%-95%,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仓位,通过专业判断控制回撤,更好分享国内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收益。同时,基金经理将兼顾“价值+成长”,注重行业与风格均衡配置。一方面重点关注成长风格等强势赛道,同时可持有低估值中盘风格个股,适应市场的震荡和不同风格的切换,力争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
此外,有基金经理建议,落脚到基金组合配置中,对于偏股型基金,优选投研平台实力雄厚、投资经理认知能力强、alpha获取能力较强的偏股型基金,同时注意规避规模过大的基金。原因是在市场风格调整的时候,此类基金由于规模较大,调仓速度比较缓慢。当然,这类规模较大基金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多为投研平台较强、投资经理优秀的基金,长期持有收益也不错,只是期间可能要承担较大的回撤幅度,投资体验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