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12日讯 昨日,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国内首个《中国校服采购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在国内主导校服釆购的单位主要有政府、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由这三个单位自主组织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备案等方式选购校服。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杨金纯表示,虽然中国校服采购模式复杂,但只要政府、学校、企业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都将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监督方只做好监督,不越界、不错位;建议方只提宝贵建议,不拍板、不包揽。实际采购过程中做到去行政干预和权力主导,将校服的选择权归还给学生和家长,通过市场的手段,既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使用需求,又可以促进校服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校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一直以来受到了多部门的较强监管。据《中国校服采购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经不完全统计,校服部门的监管体系涉及国家发改委及各地分支机构等15个部门。校服行业横穿了教育和服装两个跨度较大的领域。一方面,作为校园美育的一个微小载体,难以进入教育主管部门的日常视线范畴;一方面,校服的质量与采购监管又因其特殊性区别于流通领域服装,“多部门、强监管”的管理格局由此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不足的弊端也伴随家长的品质、审美需求升级而日益凸显。
据报告联合编写单位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玉娟介绍,无论从国家层面的教育部还是地方层面的各地教委或教育厅(局)出台的校服管理文件,均属于指导性规范文件,不属于立法性文件,效力层级低,没有法律强制约束力,各地教育部门可选择性接受“指导”。“厘清校服采购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委会/家长的职责、角色和定位对于规范校服采购至关重要。”
针对相关问题报告认为,推动立法不仅仅是公权力机构的职责,行业协会和校服企业在推动制定法规规章中有重要的话语权。行业协会或商会可在行业调查、行业统计、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资源整合、行业交流对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校服企业也表示,商业环境的诚信体系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在现有采购机制下,校服行业整体加强自律的同时,把选购权可以交给市场,可以让供应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产品质量提升和服务能力提升。在校服采购机制规范的过程中,也不应忽略校服本身的文化属性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