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爆款基金频现,投资者认购火热,5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一日售罄”,其中有8只“日光基”最终认购规模突破百亿元。
经过一年的市场洗礼,“日光基”褪去爆款光环,业绩水平逐渐浮现在大众视野。53只主动权益类“日光基”业绩分化明显,首尾业绩相差近85个百分点。而曾经引爆市场的百亿级“日光基”,仅有2只实现正收益,多只基金规模跌破百亿元。
百亿“日光基”还剩几只?
2021年1月,产品发行与市场气氛同步高涨,8只主动权益类百亿“日光基”(A/C类合并统计)均诞生于1月。然而回头看发现,这些百亿级的爆款基金发行在了“山顶”上。一年过去,8只产品净值跌多涨少。
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王明旭管理的广发均衡优选A、郑澄然与孙迪管理的广发兴诚A两只产品表现较好,在8只产品中唯二实现正收益,收益率分别为3.43%、0.41%。史博管理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A、曲阳管理的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A、邱璟旻管理的广发成长精选A表现较差,净值跌超22%。此外,顶流基金经理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净值下跌9.41%。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A净值下跌12.77%。杨栋管理的富国均衡优选净值下跌4.33%。
伴随净值回撤,百亿“日光基”迎来不同程度的赎回。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仅李晓星、冯波、史博三人管理的产品规模保持在百亿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三只产品净值走势欠佳,但依旧实现了规模增长,其中冯波旗下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合计规模更是超过200亿元。然而,其余5只基金规模却大幅缩水。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广发成长精选、广发兴诚规模不足80亿元。富国均衡优选的规模更是缩水32.56%,仅为67.44亿元。
业绩首尾相差近85个百分点
2021年A股的结构性行情明显,行业分化、板块轮动加剧。在此背景下,当年的“日光基”业绩分化明显,首尾业绩相差近8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4日,2021年全年53只主动权益类“日光基”中,仅有11只基金取得正收益。
具体来看,重仓新能源的“日光基”业绩遥遥领先。截至1月14日,由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A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取得58.28%的回报率,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星奕A自2021年1月成立以来,取得了43.09%的回报率,两只基金的业绩在2021年的“日光基”中分别位列一、二名。这两只爆款基金2021年三季度末的规模较发行规模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A规模降低15.09%、信达澳银星奕A规模降低47.59%。
此外,刘鹏管理的交银施罗德均衡成长一年持有A、陈涛和曹庆管理的中庚价值先锋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均超10%。广发均衡优选A、朱雀恒心一年持有、易方达智造优势A、交银施罗德启诚A等基金同样在震荡市中取得了正收益。
但也有基金在成为“爆款”之后业绩表现不佳,某只基金发行份额超70亿份,而其最新基金净值已跌破0.8元,成立以来的回报为-26.35%,与第一名“日光基”业绩相差近8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称,“大消费板块在2021年春节过后突然出现抱团松动的现象,那些擅长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2021年初新成立的产品会有一定的亏损。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应用的持续推进,相关板块获得资金追捧,科技成长领域上演群雄争霸。由于结构性行情持续,在此消彼长之间,相关基金的业绩差距也不断被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