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宋戈 赵景致
三年过渡期结束,资管新规于2022年1月起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也随之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已达27.95万亿元,净值化比例超86%。
从理财产品端来看,净值化将更加准确地体现投资标的的市场公允价值,但相应的,产品的收益率曲线波动也会增大,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选购的难度,“哪个产品固定收益高,就选哪个”的决策方式已成过去式。
那么,目前的理财产品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投资者该如何选择银行理财?2022年开年,记者走访了深圳地区部分商业银行。
打破刚兑:避免最后一批客户承担最大风险
“理财产品现在不能承诺保本了。”银行人士表示,“现在的运作模式是实际收益做多少我们就给到多少,比如做到4.2%,我们就给您4.2%,做到2.9%,就给您2.9%。”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已经不再刚性兑付,且客户可以随时在手机银行上查看单位净值及其变化。
而在理财产品净值化之前,客户实际上不知道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到期后拿到的收益,也是与银行之前就约好的。
“以前理财产品是属于资金池运作的,就是说所有的钱,比如有的客户买的一个月的,有的买的三个月、一年的,这些资金进入到资金池里面,然后统一去投资,这些资金的投资期限也有一年、两年、三年等,比如客户买三个月期限的,我们预测未来收益大概在4.1%左右的话,我们就会给客户一个4.0%的预期收益。”某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道。
“当银行实际上收益率真做到4.1%了,多出来的0.1%会继续放在资金池里,4.0%给客户兑付。”该银行人士继续道,“当预判错误,实际收益只有3.9%的时候,银行便会从资金池里抽取资金,将理财收益补到4.0%。”
为什么理财产品要打破刚兑?该人士表示,如果需要不断从资金池抽取资金来补足客户收益的话,便可能造成最后一批的客户承担最大的风险,“这种模式一旦遇到市场危机,便可能造成大的系统性风险。”
有银行已两年未发行节日专属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大多是一篮子债券,债券期限有长有短,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搭配,客户在固定的申购和赎回日期进行交易。
某国有行理财经理还向记者展示了该行的理财产品情况,对于理财产品净值的变化,工作人员表示:“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多是债券,债券有到期利息,收益率会比较稳定,但也会有波动,因为债券也有价格,价格波动后对理财产品收益率有一定影响。”
理财经理还表示:“现在挑选理财产品,可以在手机银行上看它近几个月、近一两年的收益率,来挑选一只比较稳定的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理财经理着重强调产品稳定的收益率。有理财经理表示:“根据以往经验来看,(收益率)基本上就是在中上水平,可以把其看成是‘下有界限,上不封顶’,目前的理财产品鲜有跌破下限的,但是有做到过上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往年,为了吸引投资者,不少银行在节假日会发售相关专属理财产品,其收益通常也会较同期在售的产品略高,以此吸引投资者。如今,这一现象也在发生转变。记者查询几家大行的手机银行,均没有找到此类产品。
某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一样,每一期都会有发行,只是说借了个节假日的由头”。
另一家银行经理表示,该行已经两年没有发行此类产品。“那都是两年前了,那种是刚性兑付的产品,可以在节假日多约定收益,那个时候他不是净值型产品。”该理财经理表示,“现在净值型产品不分节假日的,它是根据市场波动的,所以它不存在什么收益高一点,因为它本来收益就会浮动,没有办法控制节假日是高还是低。”
有银行可进行理财产品转让
在净值化时代,各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有差异?
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要看理财产品操作经理的实际水平。现在手机银行上都能看见理财产品近一个月、近三个月的收益情况,可以看到他的操作水平。”
也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银行产品都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看风险等级。”
此外,产品流动性也是投资人关心的话题。关于未到期理财产品是否能够提前赎回,某大行工作人员表示:“取不出来,就算不要利息,未到期(资金)都拿不出来,亏钱都拿不出来,不像其他的一些产品。”
但记者发现目前也有银行在进行理财转让业务,客户在购买固定期限理财产品后,若突然急需资金,可以进行理财产品转让。但从该行理财产品情况来看,目前仅部分产品支持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