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铁盒四粒金酥
包装精致的坚果
薄薄一层的铁皮石斛
鱼胶
一坑装一个“高级感”草莓、铁皮石斛大包装套着小罐子、高颜值化妆品包装盒……无论是“套娃”式的礼品盒,还是图案精美的考究设计,都彰显着商家绞尽脑汁地在包装上下功夫。今年春节,您收到了这样披着“高大上”外衣的礼盒了吗?处理这些礼盒华丽的“外衣”有没让您犯难?羊城晚报记者近期走访调查发现,新春佳节送礼高峰,在各种礼盒热销的同时,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普遍。部分商品礼盒内容产品并无太大变化,礼盒本身却越来越“高端”“奢华”,处理外包装更成了一桩麻烦事。
实际上,整治过度包装早有相关法规,春节前,北京、深圳等多地也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展开监督抽查。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省内定量包装商品销售企业抽查结果。尽管多地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展开监督抽查,效果仍然并不理想。那么,包装“瘦身”难在哪?
包装跟礼品本末倒置
“你知道草莓中的爱马仕是什么样子吗?今年有多少朋友买了咱家的黑金礼盒?”微博平台某千万粉自媒体在某款草莓视频拆箱时说道。
在这段总长42秒的视频中,拆箱过程占了37秒:铝膜保温袋、泡沫箱、塑封、精装纸盒、抽真空锁鲜袋、海绵开孔垫、塑料托盘,精装礼盒从里到外包裹了七层。一盒24颗的丹东九九草莓“黑金礼盒”,层层包装的拆除成了这款草莓精装礼盒的最大噱头,难怪评论区里一些网友热议“价格”“心意”都花在了包装上。
记者在电商平台发现,某款打着“鱼油之王”名头的鱼油软胶囊礼盒装,标着到手只要960元价格,还声称是限时优惠。在商品评论区的买家秀里,大量图片秀着精美礼盒,对产品功效的讨论却是甚少。不过,当记者以购物者身份就该款产品向客服咨询时,客服表示,不要礼盒只要同等重量的该款产品仅需540元。这意味着,不要礼盒包装,可以节省超过400元。
化妆品更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对于某款兰蔻口红,记者向客服咨询获悉,一支兰蔻口红包装起来,要用到长宽约20厘米的硬壳纸箱。纸箱空间过大在运送途中,可能晃动乃至撞坏物品怎么办?对于记者的顾虑,客服表示为了解决空间过大可能导致的碰撞或损坏,商家特意在包装盒中铺满了拉菲草。
包装盒成二手平台热门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牌化妆品包装盒的精致设计,甚至创造出了一桩独特的包装盒生意。羊城晚报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关键词里输入“化妆品包装盒”检索,能弹出上百条卖家信息。海蓝之谜的某款绿色包装盒,单个售价可根据大小卖到30-150元,海蓝之谜的中号雪花包装盒单个就能卖出近200元,而某些店铺该品牌包装盒的单款月销量已超过500件。
记者在走访广州市多家商超时发现,日常消费品的过度包装程度并不相同,而不同档次商超的精装礼盒也呈现出一些差异。
电商礼盒包装很夸张,在线下商超,礼品过度包装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在Ole’精品超市太古汇店,进门入眼的就是两列堆砌着的各类精装礼盒,从松茸、石斛等保健品到坚果、饼干等零食,红彤彤的精致包装盒种类繁多,外包装看上去精美高档却并不实用。记者在询价的过程中发现,Ole’精品超市里多种保健品包装重量远超商品净重、包装空隙较大,购买酒类还可以免费提供木质包装盒。部分精装礼盒将包装层数控制在三层,却以附赠纸袋方式给商品再披上一层“外衣”。
在位于棠下的某大型连锁超市,超市内的礼包在包装材质、设计精致度、包装层数等方面与Ole’精品超市不同,多是以量大促销为主。但是,该超市部分商品也同样存在空隙较大的问题,如恰恰瓜子“虎年欢恰桶”、故宫观唐礼盒,在保健品和酒类的包装上问题较为相近。
记者在该连锁超市附近的某家连锁茶叶店发现,茶叶店不仅提供不同档次的茶叶,店里面的茶叶包装也分成了三六九等。从薄金属的茶叶罐,到80元钱的竹木方盒,再到千元级别的红木方盒,还有一些茶叶包装身价更贵。
“美丽垃圾”浪费惊人
商家在包装上下大力气,当然跟节日送礼需求有关。“今年以来,包装国潮风、童趣IP、十二生肖都很火热,消费者更喜欢高颜值、有创意的包装。例如爆米花桶,有很多大品牌跨界开发联名款。”某大型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京东研究院数据显示,一站式采购年货礼盒成为今年年货消费主流,高端红酒礼盒成交额同比增加423%,高端茶叶礼盒增长超800%。而大胜达(603687.SH)、劲嘉股份(002191.SZ)、裕同科技(002831)、凯成科技等包装业头部企业,近年来均在斥资布局精品盒市场。
山东90后邢先生向记者表示,买精装礼盒要么是送给比较看重的人,需要精心包装;要么是东西本身比较贵重,得给它配个好的包装。“精包装大多华而不实,我自己消费一般是直接冲着东西去的,而不是包装。”邢先生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购买“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都是为了送礼,礼品看起来“漂亮”成了人情往来的重要标准。
同样地,崔女士告诉记者,前阵子她购买了一款蜂蜜,蜂蜜的包装规格分为没包装、初级、中级、高级,价格分别是360元、415元、422元、447元。她最终选购了两份,一份没包装的自己喝,一份高级包装的用来送人。她表示“在人情往来的时候,我还是愿意付出一些溢价,去提升一下产品外包装的。”
然而,在精装礼盒满足部分送礼需求的同时,如何处理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包装,却也成了一桩麻烦事。“家里一大堆漂亮的盒子,留着没用,扔了又可惜。”潮汕95后崔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购买了某网红品牌的一款联名礼盒,大概40cm*40cm的礼盒中,只放置了两盒很小的眼影,而单买这两个眼影要比礼盒装便宜上数十元,相当于几十元买了包装,而这些包装却很快进了垃圾箱。
过度包装给社会造成的浪费更不容小觑。有数据表明,国内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
“瘦身行动”何以难见效?
实际上,关于过度包装的整治早有相关法规。早在2014年10月1日,《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茶叶、酒类、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日常消费品和月饼、粽子等节日商品,特别细化了包装标准,进行重点监察。有关方面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市场监管,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省内定量包装商品销售企业抽查结果。
2021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成本进行规定,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吴培冠曾呼吁立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在吴培冠看来,商品的包装过度会产生许多危害——从能源利用率来看,导致损耗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从经济效益来看,使用包装而引发的成本(如价格、税赋、包装的回收处理等)最终都由消费者承担。会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此外,还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绿色发展的社会风气。
那么,对商品过于重“颜值”的过度包装该如何治理?近日,吴培冠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情形,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特性,对每一种商品的包装都出台相应规定,是不太现实的。”吴培冠向记者表示,从包装立法制定出技术性的国家标准,到执法机关明确监管职责,政府要加强对生产包装类企业的监督管理,以外部压力提高包装行业对过度包装的重视程度,再对包装行为进行整改。
同时,要激活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的动力。吴培冠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扩大绿色企业的认定标准,将绿色包装等纳入评估项目,通过绿色金融来引导和鼓励企业的绿色发展。“在快递等相关行业里,用奖励的方式从正面激励企业推行简约绿色包装,打造一些简约绿色包装的标杆企业和榜样企业,进而引发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仿效。”吴培冠说。
“过度包装一时半会是很难改变过来的,要像垃圾分类一样持续地去治理。”吴培冠教授告诉记者,过度包装的话题在历年两会被多次提及,引发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解决之道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的多方发力,需要花费比较长时间进行持续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