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争抢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两个轮子”的战场也同样激烈。
日前,小牛电动(NIU.US)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为9.86亿元,同比增长46.7%,公司净利润为4760万元,同比减少18.1%。
不过这份“增收降利”的财报显然并未让投资者满意,在财报公布之后,小牛电动的股价暴跌近17%,最新市值仅6.62亿美元,较年初已接近腰斩。
以价换量
对于收入的增长,小牛电动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电动车销量的增长。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电动的总销量为23.82万辆,同比增长58.3%,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0.52万辆,同比增长49.2%,国际市场的销量为3.29万辆,同比增长155.8%。
那么为什么车卖多了,赚得反而少了呢?
首先,每辆车带来的收入少了。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电动平均每辆电动车的收入为3661元,同比减少4.6%,海外市场的收入更是从8979元直接降至5749元,同比减少36%。
据悉,2021年,小牛电动发布和升级了包括GOVA F0在内的多款产品,起售价最低至2499元,而此前小牛的MQi+、UQi+系列的价格则大多在4000元以上。
小牛电动也在财报中直言,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产品结构不同,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22.6%,较上一年的25.2%有所降低。
除此之外,小牛电动这一季度的运营费用也有所上升,为1.89亿元,同比增长57.1%,运营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19.1%,而2020年第四季度为17.8%。
值得一提的是,小牛电动的销售费用为9980万元,较上一年同期的6010万元大幅增长65.9%,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10.1%,而上一年同期为9.0%。增长的费用包括1730万元广告及推广费用、1320万元的开店费用以及970万元的员工成本。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牛电动在中国的特许经营店数量为3108家,比上一季度增加422家,国际销售网络则覆盖到了50个国家。
小牛电动的CEO李艳表示,随着公司战略的推进,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并扩大销售网络,我们的销量和市场渗透率将在2022年继续增长。小牛电动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大约在6.57亿元至7.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0%至30%,环比则有所下降。
拥挤的赛道和强大的对手
小牛电动求变的背后,是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愈发强大的对手。
从个人出行、即时配送再到共享出行,消费者对于电动两轮车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
据头豹研究院的报告,中国电动两轮车的保有量在2.5亿至3亿台左右。考虑到中国外卖、快递需求量大,预计2021~2025年,外卖以及快递行业的需求将以380万辆、437万辆、491万辆、547万辆、600万辆的数量持续放量。
此外,2018年5月15日,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发布,并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相较于旧国标,新国标对电动两轮车的功能和安全性都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包括必须在车速达到15km/h发出提示音。
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新国标进一步提升行业入门门槛,加速低端产能出清。在需求端,虽然当前行业渗透率较高,但新国标驱动的非标车更新依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即便市场空间巨大,在雅迪控股和爱玛科技等行业龙头把持下,新入局者想要抓住机会往往需要差异化,造出不同的车。小牛电动和九号公司(689009.SH)便是通过定位高端,借助互联网营销等手段取得了快速的成长。
不过从已经公布的业绩来看,“英雄所见略同”的小牛电动与九号公司似乎已有差距。
根据九号公司近期发布的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91.27亿元,同比增长52.04%。相比之下,小牛电动2021年全年的收入为37.05亿元,同比增长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