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不少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毕业后的职业路径或调整职业生涯的方向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体制内”“互联网大厂”等,而是开疆辟土,成为一批新职业从业者:网文作者、UP主、播客主播、“剧本杀”编剧,等等。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对这些新职业还普遍抱有怀疑态度的话,那么现在,很多人已经可以正视了。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就对年轻人选择“新赛道”就业给予肯定与鼓励,认为是“对一种更加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年轻意味着好奇心、探索欲,意味着不走寻常路”……
是的,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体力劳动或者技术性劳动来获得财富,而是在各式各样的工作中,还追求精神上和心灵上的获得感,在贡献社会的同时也注重实现个人价值。这其实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居民都已经过了那个追求温饱的年代,想获取更多精神上的满足。这正是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及其激励下的选择,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力。
很多创业创新,就是在这种自由化的职业选择中被激发的。
比如直播带货,如今已经随处可见。回头去看,从一开始,不就是一些自由职业者选择做主播,从无到有带动发展起来的吗?再比如网络写作,个人工作室做大了,也可以成立文化、传媒公司,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事实上,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也是一个社会走向发达的标志。当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各种新兴行业,这恰恰是社会进步发展、个人选择多元、生活丰富多彩的体现。
那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都是成年人,我们要相信这些成年人做出的选择,也是基于经济理性的,是经过对比分析、结合了自身特点的。我们要尊重这种个体自主的选择,珍惜这份散发于民间的创造力,为他们打造更加完善的、友好的工作创造环境。
年初,国家统计局曾公布,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其中,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人、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此外,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也增加33万人,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28万人。这些数据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也是向好的变化。
当然,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新职业是盲目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以往,在没有这些新职业的时候,不是连这些选项都没有吗?现在,年轻人多了不少职业选择,关键是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及构建从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