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2022》日前发布,调查数据显示,3153位受访者中,有妇科症状的占比为7成。其中,自报月经相关症状的女性最多,占比达到50.8%,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月经量异常增多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书忠教授一直重视生殖健康知识的大众科普工作。在他看来,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尤其是经期长,月经量异常,或者出现痛经,且痛经进行性加重,影响学习工作,就必须去医院就诊。因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表现。
子宫内膜是妇科“良性癌”
资料显示,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病因不明,多发生于月经初潮的几年内,不伴盆腔器质性疾病,即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病因,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经期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子宫内膜是子宫最内层的结构,受雌孕激素的调控,在月经周期里剥脱、出血、修复、增生,剥脱的子宫内膜会随着经血流出宫腔,到下一个周期再重复此过程。而内异症,就是子宫内膜“跑”到了子宫腔之外的其他地方,如卵巢、输卵管、盆腔、肠道、膀胱等,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增生、剥脱,出血,最终形成病变,使病变部位有类似月经周期的出血反应。
姚书忠教授表示,痛经是内异症最典型的症状。除了疼痛外,内异症的另一大危害就是影响生育。粘连明显的内膜组织如果累及输卵管,导致输卵管扭曲不通;如果卵巢表面形成粘连,可能排不出卵子。同时,“跑出”的内膜组织还会产生很多炎性因子,也会导致不孕或者宫外孕。数据显示,内异症患者不孕率可高达40%,还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内异症需注重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
日前发布的《第三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强调了内异症要“长期管理”的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和生育力的保护。
内异症是难治性、复发性疾病,一次手术、一段时期的用药,难以根除,要像对待高血 压、糖尿病一样,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制定全面、长期、综合性的治疗计划。
姚书忠教授强调,内异症之所以能够发生,一定有雌激素的参与。因此,手术后需要用药物来对抗雌激素,比如孕激素可以使子宫内膜萎缩,手术后,为了避免复发,就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调节。
指南强调了新型孕激素地诺孕素2mg/d有中枢和外周的双重作用机制,缓解内异症痛经的同时可以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缩小异位囊肿的效果更显著。由于其日剂量低,对肝肾功能及代谢影响小,耐受性好,长期应用5年以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充足,可作为内异症长期管理的首选药物。
地诺孕素片已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拜耳公司研发的新型孕激素唯散宁(地诺孕素2mg/d)于2018年获批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