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沪深交易所就公募REITs扩募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支持运作良好的REITs通过扩募机制做大做强。这顺应了市场期盼,无疑将为REITs发展按下“加速键”。推出REITs扩募机制,有利于已上市优质运营主体依托市场机制增发份额收购资产,优化投资组合,促进并购活动。
市场热盼有机会配置优质产品,REITs扩募也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从这两方面讲,都理应给公募REITs加重担子。
自问世以来,公募REITs就备受关注,成为投资领域的“香饽饽”。近日,华夏中国交建REIT发行,引爆了持续数月波澜不惊的基金发行市场,累计认购规模超1500亿元,公众发售部分的配售比例低至0.84%,认购规模和配售比例皆创造历史。4月13日,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项目已报送国家发改委的消息迅速成为“头条”。
公募REITs受到热捧的原因是什么?追根溯源,这与公募REITs优质的底层资产和百里挑一的审批程序密切相关。
公募REITs是指依法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形成基金财产,是一种不同于股票、债券、现金的第四类资产,具备高分红、抗通胀的特征,其底层资产为基础设施项目。公募REITs的出现,既丰富了基金产品结构,又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优质基础设施资产的机会。除了资产优质,相关项目也是在层层把关后脱颖而出的,每单公募REITs均由地方发改委初选,经国家发改委和交易所、证监会等多层“考核”,是不折不扣的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
从11只已上市公募REITs的市场表现看,也没有辜负投资者的期待。截至4月15日,11只公募REITs自上市以来平均涨幅超过22.8%。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富国首创水务REIT,达58%。
与公募REITs一日售罄的火爆场面形成反差的是,目前已经上市的公募REITs数量并不多,只有11只,发行规模也只有364亿元。业内普遍预测,公募REITs的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笔者认为,这样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从投资基础设施到撬动民间投资,与重合度较高的PPP项目相比,公募REITs的规模还相对有限。根据发改委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PPP项目统计中,仅审批类项目就有7021个,占比89%,总投资95506亿元。由此推之,目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募REITs仍是“星辰大海”。
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复、地区冲突、美联储加息等不利因素,今年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速并不轻松。除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撬动民间投资、扩募公募REITs,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之举。笔者认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大有可为,基建投资能促进经济企稳,因其超长的产业链,也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对今年经济稳增长有着特殊意义。另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是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募REITs扩募,能够丰富公募产品结构,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答题之一,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除了公募REITs扩募之外,加重担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大公募REITs上市的力度。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大公募REITs审批、上市的制度供给,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公募REITs试点区域、行业及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充,将轨道交通、租赁住房、管廊管网类,甚至新基建等资产纳入试点范围。二是建立扩募工作的快速审批机制,审批中更加关注扩募资产未来的成长性。三是进一步明确基金扩募操作流程及衔接安排,譬如,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募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