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再出“怪事”。4月19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局发布的一条消息引发热议。4月11日,绥化市直属一学校高一学生,因其家长从外地返绥未按要求向学校报备,对该生做出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
因为家长没报备,孩子没学上,究竟是防疫为大还是小题大做?一时间矫枉过正、权力滥用的批评此起彼伏。19日下午,绥化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做出回应:学生正常上课、撤销绥化市教育局通报。而对绥化市教育局和学校的做法,声明也给出了明确的定性:对疫情防控政策理解有偏差,做出的决定不当。
疫情当前,的确没人可以搞特殊。学生家长本就为密接人员,又未按要求向学校报备行程,防疫责任履行不到位,理应照章办事严格追责。
但在没有造成实质性后果的前提下,家长的错是否由学生买单,开除学籍的处罚是否得当,成为互联网舆论场的热点之后,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理解严厉,却不能任由权力无限地越界,特别是涉及未成年的决定,更应该慎之又慎。而今,随着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报,此风波似乎告一段落,但过度化、极端化的“防控措施”仍然值得反思。
在一些基层,层层加码、极端化、过度化的“防控措施”时有发生,不仅背离疫情防控初衷,也影响普通民众积极参与防疫的心态。
即使在政策层面三令五申、耳提面命的“禁令”之下,“一刀切”的情况依然屡次走入大众的视野——无论是早前的“恶意返乡”,还是“货车司机困境”,基层防疫简单粗暴的“死角”不仅存在,也暴露出相关基层执法机关和相关人员的“懒政思维”“机械执法”等问题。
基层是防疫大局的毛细血管,基层工作往往是最复杂、最繁重的一项,在人手不足,工作量又大的循环中,难免有以结果为导向,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背道而驰。
以绥化为例,黑龙江多地本就地处边境,几轮疫情里,绥化也多次被波及,天然劣势的处境决定了绥化疫情防控更不能掉以轻心。但防疫形势严峻,不是懒政的理由。相反,更要提高防疫效率,摸清情况、找准规律,灵活施措,精准发力。
随着对防疫认识的深化,对政策的落实更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疫情应对中,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有序进行,从来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疫情防控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