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学段最长、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段。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吕玉刚介绍,国家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年至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同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至2021年,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000元。“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了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吕玉刚指出,2012年至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同时,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
教师是立教之本,教育部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吕玉刚介绍,十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总体上满足了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同时,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
“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整体提升了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也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国民素质。”吕玉刚表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部将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