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汇丰晋信基金
(资料图片)
今年的上海高考拉开帷幕
万众瞩目的作文题新鲜出炉
小时候的发问,大多数是开始于好奇心的驱使,灵光乍现,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至于问题背后的逻辑,以及得到的结论究竟有什么意义,往往被抛诸脑后,小时候的快乐就来自天马行空的想象。长大后,不是问题少了,而是我们的问题往往都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发出的,所以结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小时候”到“长大”,成长一直是不过时的命题,从蹒跚学步到知书达理需要成长,从职场小白到圈内大佬需要成长,同样的,从一位小白新“基民”到熟练老“基民”也需要成长。
向基金“发问”
基金投资,想必大家一定少不了问“哪一只基金值得买入?”,“哪一只基金才是好基金?”这样的问题。
根据基金业协会官网的数据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9872只,面对近万支基金,很多基金投资新手还没有上车,就已经患上了“选基”困难症,总想问一句“哪一只基金最优秀?”。
于是很多基金小白会选择走捷径,选择各类业绩榜单上的TOP基金,或者直接购买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而相比于基金投资新手的“简单粗暴”,老“基民”们似乎更喜欢向基金的细节发问。
比如说:
基金类型——风险收益特征 &运作方式
基金类型决定了基金中各种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基金的风险收益水平。基金的运作方式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自身特性,比如是被动的指数型还是主动管理型,决定了这个基金是追求贝塔还是争取阿尔法。这些都应该和投资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预期投资目标相匹配。
短期业绩 &长期业绩?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基民”不仅会关注一只基金的短期业绩,也会问一问该基金的中长期业绩表现,以及和同类业绩基准的对比情况。长期业绩更能够看出基金经理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管理能力,牛市是否能跑赢大市,熊市又是否能控制住回撤,这些没有3-5年的时间或许难以做出判断。
基金经理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怎么样?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是什么?投资逻辑能否自洽?投资风格是否漂移?这都是老“基民”倾向发问的要点。
作为基金小白,虽然在刚开始投资基金的阶段无法像基金老手一样,准确全面地提取到关键信息,但不妨多多发问,多问问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基金各个维度的历史数据怎么样?基金当前投资的方向自己是不是看好,等等。俗话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在发问中积累经验,学会关注更有价值的问题,是大多数“基民”从小白成长为经验老手的必经之路。
基金投资看重“结论”——制定止盈目标
基金投资的“结论”看似很简单,不就是结果嘛,赚了还是赔了?但市场是波动的,我们很容易在市场的涨跌起伏中忽视掉原本期待的结果。
很多新手基民在经过初期的“选基”困难症后,好不容易上车了,有种如释重负,万事大吉的感觉,似乎此时可以两手一摊,闭目养神,静待收益翻倍。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不少基金小白开始投资之后,发现自己更焦虑了,基金下跌,有赔钱焦虑,基金上涨,到底卖不卖?不卖会不会跌回去,卖了会不会继续涨?又焦虑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金小白通常更关注基金每日的净值变化,而容易忽略基金整体的涨跌和基金投资方向的变化。
此时相对有经验的老“基民”大概率会出来现身说法——锁定自己的目标收益率,落袋为安,才是自己的。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也就是说,在基金投资中,买入合适的基金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后续更要注重止盈。无论市场如何疯狂,不妨给自己制定止盈目标,把它当作投资中明确的、量化的“结论”,达到就落袋为安,同样的,在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结论”前,也不要焦虑,保持平常心,相信时间和专业的力量。
从新“基民”到老“基民”的成长——问问题,也看结论
基金投资总体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个不断发问,不断得出结论,从而不断成长的过程。没有谁一出发就是“投资大师”,即使是基金小白,一开始的关注点没有老“基民”那么切中要害,也不妨尝试从多个维度向基金发问,帮助自己克服“选基”困难症。同时,看重结论意味着要学会设定目标收益率,不要只沉浸在“选基”的快乐中,一上车就忘乎所以,忘了适时止盈、落袋为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