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4日电 (王绍绍、实习生尹柳玉)日前,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方针,统筹推进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革新,统筹提高能效监管能力和能效服务水平,统筹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推动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为石化化工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蓝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孙伟善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
《行动计划》有利于助推石化化工行业节能提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三五”以来,石化化工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能效提升、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与装备,推进节能低碳管理体系建设,行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五年来,炼油退出落后产能约1.6亿吨,尿素、烧碱、聚氯乙烯、电石、硫酸分别退出落后产能1787万吨、327万吨、269万吨、900万吨、2160万吨;原油加工产能利用率从2015年的65.5%提高到2020年的77.2%,成品油完成了从国四到国六标准的升级。
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工作,全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能源消耗增速快速下降,由“十二五”年均增速6.8%下降为“十三五”的4.9%左右,部分石化和化工企业能效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挑战与机遇并存,石化化工行业特点是规模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资本技术密集,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行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位居工业部门前列,面临着严峻的节能降碳压力,同时在产业耦合、产城融合、数字协同等多方面具有重大节能潜力,是工业能效提升、减污降碳的重要主力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淼说。
《行动计划》有利于为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指明方向
《行动计划》从节能提效改造、用能设备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管理、用能结构优化、数字化节能提效、基础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方向和技术选择建议。在孙伟善看来,这些举措为石化化工行业实现能效提升目标规划了路径、统筹了方法、提出了要求,是指导全行业推进节能提效工作的重要指引和方法指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挖掘行业节能潜力,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同时进一步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公辅设施的改造升级。利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化、煤化工企业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实现协同节能提效。
“基于行业生产及用能特点,采用来自现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平台产品,进行烯烃和芳烃等化学品的耦合生产,可以大幅提高原子利用率以及能量效率。”李淼进一步补充。
二是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开展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
三是针对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园区,从能效标杆引领、企业用能管理和能效服务、园区用能管理等多维度、全过程,提出系统提升行业全产业链综合能效水平的路径手段。
四是从原料端、过程端和终端提出推动行业用能结构优化的路径要求。在原料端,加快推进煤炭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和高质材料转变。在过程端,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在终端,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五是推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提效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提高数字化节能提效技术水平;面向工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用能数据采集、跟踪与核算等服务,提高能效管理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典型应用场景,推动重点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提高“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创新能力。
《行动计划》有利于多层次协同推进行业能效提升
《行动计划》提出,为进一步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能效提升,行业生产企业、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以及行业相关协会组织等主体,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协同作用。对此,孙伟善建议:
一是行业生产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生产工艺特点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探索企业用能向绿色化、电气化、低碳化转变,逐步实施数字化能效改造。邀请专业机构,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能效对标达标工作。
二是专业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要跟踪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发展趋势,与国内外行业企业、大专院校加强交流。围绕制约行业能效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坚克难,突破生产工艺优化、节能降碳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数字化等各环节的重大技术瓶颈。针对各子行业不同生产工艺和用能特点,加大专业化服务力度,开展专项节能诊断服务,提高节能诊断服务水平。
三是行业相关协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节能技术筛选与推广,组织专家队伍为企业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能效对标等专业服务。进一步完善行业能效标准体系建设,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利用各种行业会议、展会、网站平台等,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