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至今已有半年,各地密集打击涉老诈骗的脚步加快、成果显著,层出不穷的骗术也接连浮出水面。10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天津、广东、江西、甘肃等地近日接连发布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果,并以典型案例对外介绍了涉老诈骗套路。
整治涉老诈骗持续进行中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新兴事物成为了犯罪分子利用的对象,骗局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犯罪的黑手也伸向了老年群体。2022年4月,全国公安雷霆出击,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天津、广东、江西、甘肃等地区接连披露了最新整治成果。其中,天津市检察院介绍称,自今年4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养老诈骗犯罪案件81件,批准逮捕47人,提起公诉113人;围绕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和食药安全,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全流程追赃挽损,共追缴、督促退赔人民币2100万余元,查封房产5套,扣押汽车17辆。
更早一点,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共破获养老诈骗案件193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95名,打掉犯罪团伙292个,批准逮捕730人,一审判决案件144起。同时,在涉及养老服务、养老健康医疗、涉老非法集资等重点行业领域共排查发现问题隐患316个,整治完成310个。
一项项数据背后,也暴露出针对老年人群的诈骗套路繁多,令人防不胜防。在各种骗局中,向老年人群体公开宣传投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或投资理财等骗局依旧高发,在各地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均有出现。
例如,天津有犯罪分子向老年人群体公开宣传投资项目,以高额返利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共募集资金400万元,同时还有一些非正规收藏品投资拍卖公司以高价回收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购买虚假“藏品”;江西省上饶市打掉一个以“投资理财”为名的养老诈骗窝点,犯罪分子通过“投资返利”推广一个名为“双碳”的网上理财项目,导致20余名老年人资金损失20余万元……
而这样的案例,在各地监管方披露的信息里还有很多。“从各地披露的整治成果来看,养老诈骗受到了有力的打击,成效显著,但对于涉老骗局依旧不能放松警惕。”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评价称。
对于其中高发的投资理财类骗局,苏筱芮指出,老年群体普遍缺乏充足的金融知识,对于新事物了解有限,在遇到骗局时无法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快速了解到真实信息。同时,这类人群往往还持有较为充裕的资金,因此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事前预防是重要一环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多地披露的典型案例梳理发现,在涉及养老诈骗的案件中,比较频发的骗局形式除了投资理财类骗局外,还包括打着销售“养老产品”、开展“养老帮扶”、代办“养老保险”等旗号的诈骗行为。
在投资理财涉老诈骗中,犯罪分子通过虚构各种名义的投资项目或理财产品,承诺高额回报、可终生分红等,吸引老年人参与其中。而与投资理财涉老诈骗相似,其他骗局的行骗手法也通常是以“低投入、高回报”手段开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过去的半年间,各地陆续披露了多起关于涉老诈骗的案件情况,一方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揭露新型骗局,进行事前预警;一方面通过破获重点案件,对犯罪分子形成震慑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持续整顿涉老诈骗的环节中,各地区还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的方式,向老年群体进行了关于各种诈骗手段的详细讲解。在各社区、银行网点等,均能发现反诈提示信息,以加强群众对防范养老诈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苏筱芮进一步解释称,在诈骗案件中,事前预防是重要一环。通过社区、民警等更具权威性的渠道,揭露诈骗伎俩和手段,进行风险提示或提供防骗指南,能够有效增强普通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苏筱芮建议,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选择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并多与家中子女、年轻人进行商议。对于陌生人提供的投资信息要提高警惕,切勿相信所谓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面对其他花样百出的骗局,只要坚信天上不会掉下免费的馅饼,遇事及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就能产生同样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