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36家银行发行47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2539.87亿元,无论是发债机构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远超去年。2021年,共有17家银行发行25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950.55亿元。
绿色金融债发行提速
【资料图】
近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3年期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这是该行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2.45%,所募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
作为重要的绿色融资工具,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从发债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是绿色金融债发行主力。数据显示,年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已合计发行绿色金融债900亿元。政策性银行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年内共发行9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602.3亿元。
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债数量与发行规模提升明显。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27家城商行、农商行累计发行29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687.57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超两倍。2021年全年,共13家城商行、农商行发行17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为284.55亿元。
对于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大增的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近两年,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推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及领域的统一和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债券是一种成本低期限长的融资工具,因此受到包括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银行的积极跟进。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信贷相关项目融资,近年来在实体经济双碳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绿色贷款出现快速增长,反过来驱动银行加大了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2021年7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将绿色债券正式纳入考核范围,其评价结果也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不断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施行,意味着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业务评价不再局限于绿色贷款,而是将内涵扩大至各项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等。当前,银行机构面临的绿色评价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绿色信贷投放,需要发行更多的绿色金融债券,从而扩充负债端资金来源。
不过,目前绿色金融债仍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在于百程看来,随着绿色金融债券规模上升,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要确保用于绿色领域,切实服务绿色发展。对银行来说,绿色信贷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性和专业性强,需要提升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把握绿色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趋势,识别相关风险,让绿色债券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明明认为,现阶段绿色金融债券都需要在募集说明书上披露环境效益指标,但由于绿色项目的投向广泛,各类绿色投资之间缺乏明显可比的统一标准,因此,下一步,需要完善的主要还是信息披露的精度和频次,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对绿色投资的传导,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