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12日讯(记者 叶加)婴幼儿的发育和成长,牵动着家庭和社会的关注。随着宝宝成长到6月龄左右,已经可以开始独坐,也意味着进入了婴幼儿时期的重要阶段——辅食添加时期。
(资料图片)
△家长通常让宝宝坐在餐椅上喂辅食
尽管在育儿经验上,家长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但初为父母往往对孩子的第一口固体食物格外谨慎。辅食添加顺序是怎样的?如何选择第一口米粉?吃完新食物之后长疹子、拉肚子是不是过敏?翻看社交平台及母婴社区上的发帖,家长们都在表达着相似而近乎焦虑的关切。
家长过度焦虑 自报过敏远超实际过敏群体
尽管85后、90后家长对科学喂养的意识越来越高,但新手爸妈对孩子入口的食物则尤其小心翼翼,其中最突出的则是担心食物过敏问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统计,我国0-24月龄婴幼儿家长自报曾经或正在发生过敏症状的比例为40.9%。然而,家长自认为宝宝过敏的群体,远超经医学确诊过敏的群体。据《中华儿科杂志》数据显示,0~2岁儿童食物过敏检出率为5.6%~7.3%。在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中,牛奶蛋白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食物。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消化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流行病学统计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在2.0%~7.5%。这反映出,家长对于宝宝的食物过敏问题存在着过度焦虑的心理。
过敏虽然是世界范围内较常见的一种情况,但很多家长只是大概知道有过敏这回事,对于食物过敏(尤其是牛奶蛋白)缺乏科学、系统的认知。尤其是新手妈妈,在给宝宝初尝新食物后发现红疹、腹泻、便秘、哭闹、夜醒等情况,就自以为是食物过敏反应。
巨大的偏差形成了新手父母的各种不安。
坚持母乳喂养的山东的刘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因为担心宝宝可能会过敏,从出生后我就一直忌口,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把宝宝全身观察一遍,看到皮肤有些红也会紧张,加辅食之后还会担心得睡不好觉。”
宝宝树发布的《2022母婴人群抗敏白皮书》指出:母婴用户对过敏问题关注,在过去三年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有24%的宝妈不清楚引起宝宝过敏的具体原因,23%的宝妈还处在自主判断过敏原的误区。
“大部分的婴幼儿过敏并非食物引起,织物、洗护用品、尘螨、花粉等也是常见导致过敏的原因。但相当多的家长会首先怀疑食物,尤其是刚开始添辅食的时候。”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 ,“毕竟食物是看得见的,而环境致敏物往往更隐蔽”。
坚持科学喂养 4至6月龄及时添加辅食
如何能帮助新手父母减轻焦虑心理?专家建议,首先,家长应坚持科学喂养,学习辅食添加原则,避免因为喂养方式不当而增加宝宝肠胃负担、出现不适反应。
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降低过敏风险。钟凯建议,早于4个月或晚于6个月,都会增加过敏风险,家长要抓住刚开始添加辅食的这段“脱敏”关键窗口期。
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常见的过敏原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等等。而添加辅食首先应从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并逐渐增加辅食频次和进食量。相比其他食物而言,大米并非易过敏食物,再加上符合亚洲人的饮食习惯,添加了铁元素的婴儿米粉成为主流的第一口辅食。
钟凯指出,给孩子购买食品时,注意看标签上面的配料和过敏原信息,初添加的辅食配料简单一点好。以电商平台上销量第一的“Little Freddie(小皮)有机大米粉”(以下简称“小皮米粉”)为例,配料表显示食材只有大米一种,单一食材更不容易过敏;除了98%的大米粉,其余为符合婴幼儿生长发育需求的营养素,包括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富马酸亚铁(俗称二价铁),营养成分表显示铁含量为5.8mg/100g,若依据国标建议以婴幼儿配方奶粉来冲泡,每天两餐小皮米粉可满足宝宝近90%的铁需求。
△Little Freddie(小皮)有机大米粉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
包括米粉在内,辅食添加原则为“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王硕建议 ,每次只引入一种新辅食,每次少量添加,让宝宝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添加成功的辅食要保持日常摄入以维持其耐受性,逐渐达到食物多样化。
湿疹≠过敏 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家长应正确看待食物过敏,不宜盲目判断或自行下结论。若宝宝身体出现异样或有较严重的不适反应,则需要通过正规医疗途径,及时寻求专业医师诊断。
北京的张女士今年成为了一名新手妈妈,最令她担忧的是宝宝经常长湿疹,甚至怪罪于食物,她在小红书上抱怨道,“吃完米粉第二天,宝宝的湿疹就又复发了,脸上和身上都是红色的小疹子,都是米粉惹的祸,害我宝宝过敏了,再也不吃了。”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顾中一表示,湿疹不等于过敏,特别是单纯的婴幼儿的湿疹,往往跟食物过敏真的关系不大。
“宝爸宝妈们发现1岁以内的小宝宝特别爱出湿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宝宝的湿疹就会减轻或者彻底好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表示 ,“婴幼儿湿疹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的皮肤结构不完善,皮肤的屏障功能不全,并不是过敏反应,也不需要盲目的回避很多食物。这时要做的是好好润肤,帮助宝宝的皮肤锁住水分,同时抵挡外界的刺激。”
在儿保问诊与咨询中,如张女士这样错把湿疹当作食物过敏的情况不在少数。王晓燕认为,预防过敏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夸大过敏的判断和范围。不恰当的过敏判断,盲目回避多种食物,致使可食用的食物种类减少,有可能影响孩子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导致其出现营养不均衡,严重的可致营养不良。
△专家表示,不能夸大过敏的判断和范围,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宝宝在添加新食物后身体出现不适,对于不具备专业医学背景的家长来说,不宜在网上搜索套症状、盲目“对号入座”。
王硕认为有些常见的误区,例如部分家长可能在阅读了一些书本信息或网上信息后,自行给宝宝诊断为食物过敏,盲目“转奶”或饮食回避;有的家长则把症状看作“胎毒”、“上火”,认为无需处理,宝宝会慢慢自己痊愈,或者寻找一些“解毒”、“祛火”的食材、药方喂给宝宝吃。
“此时的食物只是‘嫌疑人’,查清真相的关键是确定症状的出现与进食的食物是否真的有因果关联。”王硕建议家长,如果能够记录好患儿饮食日记(如母乳喂养还需记录妈妈每日饮食),既有助于家长自己理清线索,也能在就医时为医生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
参考资料
[1]钟凯.《婴幼儿食物过敏能否预防?》
[2]王硕.《宝宝食物过敏了吗?》
[3]顾中一.《湿疹 = 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又是什么?》
[4]王晓燕.《这真的是过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