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走过30余年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
【资料图】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的私募股权行业仍在持续增长。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金融业持续开放,以及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展示的强大韧性,近年来,外资私募对中国市场投资信心增强,投资渠道也逐渐拓宽。
卓佳与君合律师事务所于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准入及运营指南2022》(下称“报告”)指出,作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私募股权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下述特点:外资私募基金募集速度与规模有所下降,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对华投资有所上升,更注重优质类中后期资产配置;有限合伙人机构化与管理人头部化更趋明显。
北京、上海先发优势明显
北京、上海成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华投资进行基金注册登记的主要地区,随着QFLP试点扩大和开放区范围额扩大,在海南等地进行登记的外资私募基金数量正在上升。
相对于其他地区,北京、上海的先发优势十分明显,报告中指出主要是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优先试点,QFLP、QDIE等制度试点较早;二是区域中心,分别为北方与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 三是外资募集,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总部或核心办事处;四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活跃,毗邻上交所。
在外资私募在华投资行业分布方面,报告指出,通过统计2012年至2022年间外资私募股权(含合资部分)在华投资事件分析,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 业以及互联网是外资私募股权基金过去10年在华投资占比最高的3个行业。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于半导体行业的重视,外资对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在快速增加。
卓佳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海亮表示,外资资管机构认可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及投资潜力,持续投资中国市场。除了关注业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还需应对不断演变的合规要求、繁琐的中后台运营等挑战与激烈的本地竞争。随着国内投资者对专业能力、投资策略与服务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私募基金管理人应着眼长远发展,提升专业投资与风险控制能力、运营效率及合规水平。
监管呈现三大特点
随着监管趋严,私募股权基金信息披露的要求及监管力度也趋于严格。对于应按要求披露的事项,一旦累计2次未按时进行披露,基金业协会会将该机构列入“异常机构”名单,并对外公示。一旦列入“异常”,则意味着管理人需要整改完成,至少6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机构公示,期间无法正常进行基金备案。
从外资私募基金的运作管理来看,针对外资私募基金的监管则呈现出体系化、标准化与针对性的特点。中基协公示的信息显示,截至11月3日,已有2442家私募机构因违规行为被中基协注销,今年以来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超过552家,注销原因包括失联未主动联系、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等。
“近年来,私募行业监管趋严,规范机构合规展业成为监管发力重点,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与产品备案、管理架构、从业人员资质、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资管产品会计处理、财税信息报送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由于私募基金的行业特性,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募、投、管、退各阶段也面临更多的决策、日常运营及合规管理问题。” 卓佳中国内地首席运营官游旭挺表示。
报告指出,私募机构关注业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外,应构建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和合规风控机制,以应对不断演变的合规要求。在新的监管与发展形势下,如何组织外资私募基金规范、有序、合理在华投资运作,也成为外资私募基金的重要关注点。
尽管面临不断演变的合规要求、运营复杂性与本地竞争等挑战,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居民理财需求的增长,外资私募基金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仍在加快。随着股权投资行业政策环境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私募基金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也将继续发挥潜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积极布局中国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长期承诺。外资基金的蓬勃发展有助于尽快形成一整套高效运作的生态系统,全方位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尽管曾经历政策变化和面临市场风险及不确定性,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终将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行稳致远。”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谢青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