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存量规模站稳8000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场所。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沪深两市可转债存量规模达8291.90亿元,相较于年初增加1854.99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转债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显著增强。”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曹源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可转债市场对国家重点鼓励支持的制造业支持力度越发显著,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等行业转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可转债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今年民营企业可转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显著提升。
【资料图】
发行规模超2100亿元
市场供给依然充足
今年以来,随着可转债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一、二级市场表现活跃,不仅为更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资金,也为市场投资者提供良好回报。
“今年可转债市场发生积极变化。一方面,从发行数量、打新人数和中签率来看,可转债发行活跃,表明其逐步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可转债新规发布后,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炒作行为减少,同时上市公司积极披露条款执行情况,信息更加透明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从一级市场来看,截至12月29日,年内147只转债累计发行规模达2177.36亿元。其中,银行转债规模居前,排名前10的转债中4只为银行转债,分别为重银转债(130亿元)、齐鲁转债(80亿元)、成银转债(80亿元)、常银转债(60亿元)。
在曹源源看来,转债发行规模保持高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转债市场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完善,转债发行越加规范,监管转债预案审批质效提升;其次,中央加大对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及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质效的政策力度,鼓励中小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转债市场;再次,今年中小市值成长股表现相对较好,投资机构对成长股及其对应的转债投资偏好上升,带动了中小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可转债融资。
与此同时,从转债预案情况来看,明年市场供给依然充足。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年内公告预案转债数量合计187只,预案转债发行规模合计2985.8亿元。其中,经股东大会通过的转债数量合计125只,规模合计2322.61亿元;经发审委通过的转债数量合计27只,规模合计322.62亿元;经证监会核准的转债数量10只,规模合计101亿元。
新券上市
估值定价更趋理性
从二级市场来看,上半年新券、次新券炒作严重,个别新券上市首日涨幅翻番,价值严重高估。在此背景下,可转债新规发布,增加了涨跌幅限制等内容,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增强了市场信心。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年内共有145只转债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逾29%。
“可转债新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二级市场交易和转债信息披露,从而有效打击了4月份以来转债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转债定价逐渐回归正股逻辑,估值定价更趋理性。”曹源源称,一方面体现在新规实施后交易与涨幅异常个券明显减少,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转债与正股联动更加紧密,新上市转债估值定价更趋合理。此外,转债强赎和下修公告更加及时,也对增强市场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等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可转债估值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处于历史较高位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可转债的平均转股溢价率约49%,相较于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47只转债的转股溢价率超100%。
明明称,今年的可转债估值与转债市场结构、市场利率和转债市场供需关系等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转债市场中小盘正股个券占比以及小规模转债占比都持续上升,股性估值样本波动水平也随之抬升。另一方面,市场利率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段内趋势性下行,纯债收益空间变小。转债也一度成为资产荒下增厚收益的重要固收品种。
公募基金
持债规模创新高
目前来看,转债市场参与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散户参与程度较低。明明表示,一方面,近年来,转债发行个券增加,上市破发现象逐渐减少,转债打新市场热度越来越高,吸引机构参与。另一方面,“固收+”基金的扩张也助推配置转债资产的需求。
从机构配置情况来看,公募基金依然是今年转债市场配置主力,且持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转债规模为2804.59亿元,环比增加23.27亿元,同比增幅28%,创下历史新高。
曹源源表示,公募基金持有转债规模屡创新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近年来,可转债投资回报率不逊于权益市场,加之债底保护机制下转债波动风险小于权益市场,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加仓;另一方面,公募基金持续扩容,在可转债良好的历史投资收益表现和信用债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压力下,部分固收类基金开始配置一定比例的可转债。
针对2023年可转债估值表现,曹源源认为,目前,转债市场价格中枢已经回落至2021年年中水平,进一步下探空间明显压缩,但转债估值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考虑到2023年经济回暖,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权益市场大概率迎来震荡走强趋势,预计转债市场走势与权益市场趋同,但受高估值压制,权益市场景气度上升、正股反弹会首先带动转债估值修复。因此,转债价格反弹力度不及正股,转债估值以震荡下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