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殷勇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过去五年,北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这样新的历史性变化中,“五子”联动正带来首都发展的量变和质变。未来,如何推动“五子”联动形成叠加效应,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1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关资料图)
●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推动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
●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推动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扩大到示范区全域
●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
2 / “两区”建设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再升级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
●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
●高水平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
3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
●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
●加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积极布局互联网3.0等新赛道
4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建设
●推进国际航空客运恢复发展,大力拓展国际货运航线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准入、准营、注销等事项办理流程
●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
●积极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
●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市民的碳普惠激励机制
5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
●携手津冀共同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促进1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
●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增补公共服务设施
●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
●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产业协同项目发展
·代表委员热议·
>>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
在京高校、国家实验室及企业要加强协同
北京是全国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三位,不断产生出高水平原创科技成果,去年在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我看来,下一步要深化国家实验室、在京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数字技术是这一轮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引擎。目前,数字经济正在从消费端向产业端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技术正在赋能传统产业,并不断演化出新的业态。当然,向产业应用赋能的过程也是相对困难、需要长期努力,因为工业生产流程相对复杂多样,每个行业的特点和领域知识都不同,需要政府在重要工业场景的营造上下更多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做了部署。北京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很强的企业,可以说,企业已经从技术应用的主体,转变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正在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市场意识敏锐、配置资源能力强的特点,让企业尽早进入科技研发环节,尽快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
人才是教育的产物,科技是人才创造的成果
二十大报告首次把人才、教育、科技放在一个章节里,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这样提议,其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人才是教育的产物,教育在不断培养人才,而科技一定是人才创造的成果,科技的进步也能让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三点其实是一体的,相互促进的。北京拥有全国最好的人才资源,现在又在做三大科学城,有大量的科技企业,再加上吸引人才的政策,将这些统筹在一起,就能更加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
教育不仅要满足当下,更要着眼于国家战略发展
教育不仅是一项民生,更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支撑和基础,就像报告中说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撑,其意义和价值非常重大。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是长周期的工作,教育不仅要满足当下,解决学位的问题,更要着眼于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长远的战略谋划。
在这一基础上,使教育链条更加紧密、人才的培养能够持续地提升,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基础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一方面是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其创新型的思维,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这样孩子在未来选择职业规划的时候也能够有更好的动力和目标。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李昕:
对新型研发机构分三类进行管理与评价
2003年以来,新型研发机构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战略科技人才集聚、原创性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过调研发现,研发机构仍存在成果转化率低、评价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
建议首先要加快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机构”。围绕北京市高精尖主导产业需求,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研发机构,主要围绕企业技术难点,尤其共性技术,提供研发服务,利于成果尽快应用化和工程化,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拉动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对机构分三类进行管理与评价。包括基础研究类、应用研发类和成果转化类。具体来看,基础研究类,如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还是以稳定的财政支持保障其自由探索与研究,评价侧重于科学发现的国际前沿性。应用研发类,聚焦“卡脖子”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增强科研的组织性。评价从资金投入、产出质量、实际贡献等全面评估。成果转化类,应对接市场需求,解决技术创新难题。评价以知识产权交易、孵化创办企业情况等为主。
此外,在此基础上,完善“机构”准入、退出机制,注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机构”建设,完善政府资金在成果转化中的权益分配。
>>市政协委员、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吴彬:
为新药上市开通绿色通道
针对北京药企研发的新药可以开通绿色通道,如果产品获批上市后,经企业申请可临时纳入北京医保报销范围,同时做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优先推荐,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北京药企研发热情,吸引更多创新型医药企业落地北京,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北京新药进入医保尚需要一定时间走流程,也可以尝试通过加强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对接的方式将其先行纳入北京普惠宝等配套保险体系,可以切实做好患者治病和企业发展的双重保障。
>>市政协委员、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苏宏:
加强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政策协调性
绿色金融指的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一方面在于政策制定相关部门,应该研究得更细致更透彻,拿出切实可行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践者能够更直接地做出尝试,积极探索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投资的支撑,除了优化营商环境、有配套的产业支持政策,金融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建议要加强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政策协调性。成立跨部门跨领域涵盖金融机构代表以及生态环境方面专家的绿色金融高级别专家领导小组,完善跨部门的政策协调机制,统一协调意见建议,优化政策设计。同时要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