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今日揭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资料图片)
“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全年GDP实现同比3%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也为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17日对央广网记者表示。
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跃上新台阶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
康义表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在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大力支持下,多举措助力稳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1万亿元,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月17日,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记者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整体来看,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多的冲击因素,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8%、0.4%、3.9%和2.9%,可谓一波三折。但中国3%的GDP增速,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仍然较快,而且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再上新台阶,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潜能和活力。
2023年经济运行有哪些支撑?
消费复苏或成增长核心动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2023年经济增长面临的积极因素较多。首先是消费复苏,疫情对线下消费场景约束下降、居民收入和信心回暖、政府未来可能出台消费刺激政策,这些都将推动消费增速回升,消费复苏将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但好转的信号已然显现,从单月数据看,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较11月份5.9%的降幅收窄了4.1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康义表示,2023年,对中国的消费市场充满信心。
康义说,2022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扩消费、扩内需的中长期规划的方案,对扩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费场景,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了一系列安排。这些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将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市场和消费规模都将稳步恢复和提升。
2023年经济增长还有哪些支撑因素?“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将衔接2022年和2023年,延续发力态势”,明明表示,年初以来,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发行节奏,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商业银行贷款配套支持力度较强。制造业投资受益于设备更新改造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则更加强调补短板,二者将持续创造投资需求。
此外,明明认为,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支持政策力度不断增大,今年商品房销售将逐步回暖,地产投资降幅也将有所收窄。2023年房地产市场信心将逐步修复,走出低谷,迈向新发展模式。
陈雳对记者表示,我国政府债务水平以及宏观杠杆水平仍处在良好状态,2023年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可靠的基础和条件,专项债、税收政策、政府采购等仍有可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定向支持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绿色金融、高端制造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