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之“乱”不仅有美容针,作坊式美容院“害人不浅”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3-03-23 10:37:16

不管是轻医美还是手术型医美,试错成本都很高。


【资料图】

资质不全,无证行医,虚假宣传,假货横行。原本是一场追求美的浪漫,却因没有底线的逐利行径变为无烟的战役,屡禁不止的作坊式美容院,绝不止有“妆字号”美容针。

3月16日,消费者报道在微博发起医美相关投票,共7.5万微博用户参与,其中4254人有打美容针的经历。

关于大家所遭遇的“医美”消费问题,52%的用户遇到“制造容貌焦虑,诱导消费”;22%的用户遇到“虚假宣传,夸大美容效果”的问题。

而针对医美路上被“套路”或者被“毁容”,如何维权?35%的用户最终选择“通过仲裁或诉讼的途径解决”,其次是“利用社交网络如微博等,曝光医疗机构”和“向消费者委员会/协会投诉”,分别占25%、21%。

从此次投票结果看来,不少人都有过或大或小的医美经历,并且路遇坎坷,问题不断。

年度医美相关投诉超7800件,警惕“美容贷”陷阱

2022年4月15日,“女子花近8万整容整出9级伤残”登上热搜,阅读量超2亿。这一事故备受瞩目,再次将医美背后的难题摆到明面上来。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数据统计,自2018年起,黑猫投诉平台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22年医美行业相关投诉7800余件,从用户年龄来看,医美行业投诉用户主要在90后、95后及00后,其中20-30岁用户占比超过60%。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进入医美市场,“美容贷”悄然兴起,消费者报道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美容贷”相关投诉,共有1617条结果。据黑猫大数据中心显示,涉及美容贷的投诉占医美行业投诉约20%。其中,有消费者反馈自己在网上看到了9.9元体验祛痘的项目,到店却被推荐了“美容贷”,反背上了2万元的贷款。

注射类医美占三成,正规产品批证个位数

据2022年新氧医美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医美市场非手术类形成压倒性优势,医美平台线上交易量占比高达84%,大部分消费者已从高决策成本的重手术类医美转向高频低价的非手术类医美。而消费者最钟爱/最想尝试的项目中,光电类(如热玛吉、光子嫩肤)、注射类(如玻尿酸、肉毒素)排名前二,分别占比47.34%、31.22%。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打脸化妆品”美容针,就属于注射类医美。近些年火爆的水光针也属于注射类医美项目,然而,正规水光产品稀少,截至2021年7月,透明质酸类正规水光批证仅三个。

复旦大学生理学博士、中国整合医学美容学会(香港)理事鲍峰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美容针业内称为注射类医美项目,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目前这类项目获得三类医疗器械审批的产品两只手数得过来。”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合法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而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黑机构超过8万家,占全部医美机构数量的86%。同时还有约14%的正规医美机构存在违规经营现象。另一方面,根据中整协统计,医美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十万以上,合法医师仅占行业28%。

这些非正规机构的大量存在为销售水货、假货医美产品提供条件。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水货、假货水光针占比67%,即每3支针剂当中,就有2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据鲍峰了解,如果是那些不太正规的美容院,他们的进货渠道就比较复杂,“有可能是水货或者串货,甚至是来历不明的货,没法查,这种情况风险可能是最大的。”

据2021年5月央视新闻的报道,这些不合规的水光针销售的场所包括美容店、美甲店等,此类机构并没有医疗美容经营资质,产品在运输、配药、注射手法等方面均存在巨大隐患,对消费者使用造成很大的风险。而被部分机构当成水光针注射的菲洛嘉精华液实则为“妆字号”产品。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打脸化妆品”美容针正与上述事件类似。美容针一般用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以及一些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注射,鲍峰向消费者报道记者介绍,“比如菲洛嘉的一种针剂,有一百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在国外是被允许注射的,但在国内没有获批,只能用于涂抹不允许用于注射。因为我国有一条很严格的分界线,一旦破皮(注射到皮下),只能是三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只能用于表皮的涂抹。”

据悉,作为破皮类注射项目,水光类产品应该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Ⅲ类医疗器械认证,才可以生产销售。然而,市场上存在较多不合规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按照Ⅲ类器械注册但适用证不相关;2.Ⅱ类或Ⅰ类医疗器械,但被部分机构当作Ⅲ类医疗器械使用;3.化妆品备案,但被部分机构当作针剂注射;4.注册申请方式不合规且批证已过期。

什么是灰色地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医师,现援建云南省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菲见识过,“我们都知道医美之都成都,一栋写字楼里开这种小作坊工作室的几十上百家,没有一家是正规的。这些地方根本就不是医疗场所,也无法进行合规的医美操作,所以监管难度很大,因为利益驱使,一家被端了换个壳子继续开。”

注射有栓塞风险,医美监管政策趋严

据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增长率达到12.4%。随着市场规模壮大,行业监管政策也逐年收紧,2015年至2020年,医美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乱象丛生,政策聚焦于加大监管力度,严加整顿行业违法乱纪现象,而2021年至今,行业从整形医美向轻医美时代迈进,细分赛道层出不穷,政策下沉,聚焦于规范各大医美细分市场。

2022年9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工作指导意见,明示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属于医疗器械生产重点监管品种。

图片源自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

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美容医疗机构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相关注射必须在有资质的美容医疗机构内,由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的执业医师操作,并严格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进行使用。

刘菲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整形医美行业医师必须要取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而且美容主诊医师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中医、美容皮肤四大类。有了执业医师,医疗机构才能正常注册取得医疗牌照。”

鲍峰介绍,“注射类医美还分为机打(如水光枪、微针)和手打,手打的话对医生的手法要求比较高,而业内对于手打注射类医美的管理非常严格,一名皮肤美容医生从开始拿针到注射哪种项目都要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执证上岗。”

做注射类医美项目也有失败案例,刘菲坦言,“如果注射针剂是有证安全的,又是可以吸收的,那么风险相对手术较低。但是这些注射针剂一旦产品不好,也会产生非常不好的结果,比如玻尿酸注射到血管栓塞之后,患者失明、大面积的皮肤坏死之类的情况也出现过,这个结果是灾难性的。”

在采访中,鲍峰也一再强调,合法正规的医美机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机构必须有医疗牌照;第二,医生必须有医疗美容主诊的执照;第三,必须有合法且正规的产品。

他表示:“因为血管栓塞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部分人也了解到注射有这方面的风险,所以不敢做。”

用户对“轻医美”认知模糊,“黑医美”机构有机可乘

随着医美用户不断扩大,“童颜针”“少女针”“婴儿针”等新概念接连涌现,相对传统手术类医美项目,现在更流行“轻医美”。

这类医美项目通常创伤小、时间快、无需手术。据刘菲了解,“轻医美”目前做的人越来越多,行业内也有人叫“快餐医美”,“可能中午休息的时间去进行一些注射类、光电类的项目,然后下午回去上班都没有任何人看得出来。”

据艾瑞调研,2020年六成用户对轻医美认知模糊,2022年用户对于轻医美的认知较两年前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约半数用户错把脸部手术整形、抽脂、隆胸丰臀、植发等手术类项目当作轻医美项目。

由于用户对医美项目认知模糊,黑医美机构利用信息差给消费者推荐不符合其心理预期的项目或不合规产品,导致行业混乱、事故频发。

由于信息不对称,虚假宣称、夸大美容功效行为泛滥,不少人在签合同时被“套路”。2022年H1中国消费者协会关于医美的相关投诉中,因为合同导致的投诉达485件,仅次于售后服务。

据新氧2022年数据研究院针对C端的问卷调研结果,医美消费过程中用户最在意的是安全性、医美效果、面诊医生的专业性等,其中安全性排名第一位,占比达33.96%。

“不管是轻医美还是手术型医美,试错成本都很高,它跟吃饭不一样,不好吃我下一次不吃就行,但医美一旦失败,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刘菲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说:“有些人可能去了一些私立机构觉得医美失败了,然后会选择来到公立医院做修复。因为部分私立机构没有抢救能力、没有高压氧设备,就只能送到公立医院。”

实际上,目前许多用户对于医美机构及医生资质已经有了一定认知。据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8成用户表示在做医美项目之前已经确认过该机构有医疗资质,主诊医师有从业资格证,强监管模式已见成效。

按城市线划分,一线城市对于医美机构及医生的资质认知普遍较高,9 成用户表示相关机构和医生是合法合规的。随着城市线下沉,用户的认知随之下降,没了解过的人群增多。在了解过是否有资质的用户里,随着城市线下沉,没有相关营业资质的机构跟医生随之增加,低线城市监管仍需加强。

对于医美用产品,艾瑞调研显示,2022年88%的医美用户明确表示认为自己所使用的设备/针剂为原装正品,6%的用户表示不清楚,6%的用户表示可能使用了假货/水货。虽然近9成的医美用户表示自己使用了合规产品,但对体验过肉毒素的注射类医美用户进行调研后发现,半数用户曾使用过德国西马、韩国绿毒、橙毒、粉毒等还未经药监局批准的不合规药物,在市面上仍然存在许多水货/假货、以次充好等现象。

那么,普通消费者如何更好地分辨机构、医生及产品是否合规?鲍峰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说道:“目前正规厂家出来的产品大部分都有扫码查验真伪的功能,另外药监局、卫健委、医师协会等官方网站可以查询机构是否经过正规注册,及医师提供的执照编码是否属实。”

作为一名整形医生,在刘菲看来,最关键的还是患者自身的意志。“医美乱象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必经的,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从无序到有序,现在我们就处于医美的无序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的利用各种媒介去宣传‘正规’的概念,让我们这些正规的医生有机会发声,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医美。”

鲍峰说道:“医美行业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无证的、小作坊式的美容院,他们被高额利润所吸引,一心逐利,对风险没有概念,而真正的从业者,知道得越多就越敬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医美之“乱”不仅有美容针,作坊式美容院“害人不

而被部分机构当成水光针注射的菲洛嘉精华液实则为“妆字号”产品。今年央视3 15晚会曝光的“打脸化...更多

2023-03-23 10:37:16

大跌超30% 新能源值不值得抄底?_今头条

考虑到板块今年的盈利增长预期后,当前锂电池板块的估值已经跌到了2020年以来的绝对低位。更多

2023-03-23 09:38:25

丘栋荣最新操作曝光!今年关注这三大方向

基金年报陆续披露,中庚基金知名基金经理丘栋荣管理的基金也悉数公布了年报。展望2023年,丘栋荣认...更多

2023-03-23 09:39:37

世界焦点!中国恒大披露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未来三

在景程协议安排中,债权人将获得五笔由景程发行的期限为四至八年的新票据,本金总额为65亿美元;在...更多

2023-03-23 09:48:39

国美金融科技2022年业绩预告:全年预计亏损500万

国美金融科技预期本年度将录得亏损500万元-1000万元,相较于2021年全年亏损的1 28亿元,亏损幅度大...更多

2023-03-23 09:41:47

腾讯金融科技板块2022年营收1771亿元 占比32%-当

财报显示,2022全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至1771亿元。腾讯表示,金融科技服...更多

2023-03-23 09:29:50

天天新消息丨龙池牡丹是青海华鼎的救命稻草吗

青海华鼎另一位新董事吴伟也是王封的老朋友,不过吴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所使用的名字一直是“吴炜”...更多

2023-03-23 08:43:54

当前速看:永和智控缘何舍弃交易安全衣

股民对于关联交易本就颇为敏感,上市公司在进行此类交易时尤其应该慎重。永和智控计划通过子公司购...更多

2023-03-23 08:45:01

天天观天下!喜忧参半 1月保险业成绩单出炉

从不同险种保费收入情况来看,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与2022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保费收入为827亿元,不...更多

2023-03-23 08:36:45

全球市场不眠夜!美联储宣布:加息|快消息

当地时间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更多

2023-03-23 08: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