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7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1月份至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二季度环比提高1.6个百分点,年内物流需求累计增长整体呈回升态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孟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物流需求整体呈现温和复苏。二季度上游产销有所恢复,社会去库存持续优化,物流服务供给充足能力提升,供应链各环节循环逐步畅通,社会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从物流需求结构来看,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增速总体平稳,为社会物流总额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民生消费物流实现较快增长,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
数据显示,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线上线下消费物流同步回升,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
进口物流量增长韧性较强,结构呈现分化。上半年进口物流总额8.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8%。大宗商品方面,上半年,能源、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7.1%;工业制造品方面,受到部分国家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机床、集成电路等进口物流量均有下降。
“我国进口实物物流规模整体稳中有升,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从结构看,各领域进口量有所分化,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物流量持续增长,机电产品等制造品有所回落。”孟圆表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民生消费、进口、再生资源等领域物流贡献率有所提升,合计贡献率近三成,拉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8.6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低于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5%,比今年一季度、2022年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动力转换期,物流运行也随之同步转型。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单位GDP物流实物周转量有所下降。同时装备、高端制造物流占比持续提高,配套的产业、产品供应链也逐步向精益一体化物流转变,产业组织协同能力和供应链韧性提升,物流运行效率相对良好,单位成本持续回落。
“从全年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孟圆表示,一是物流需求潜力尚存。今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消费升级呈现较快的恢复发展势头,工业制造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有效实施,高技术物流、农村物流等领域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有利于物流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物流企业预期稳中向好。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6个月在55%左右高景气区间。三是物流运行环境继续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出台物流领域实施政策,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畅通,维护物流运行秩序,助企纾困,助力物流运行稳定恢复。
随着下半年国家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领域,整治乱收费、鼓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民生保障等系列发展方向的明确定位,同时结合物流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韧性,社会物流需求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