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邵阳市共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近9亿元,其中省重点产业扶贫资金6000万元。一批特色产业得到重点扶植,直接或间接带动10余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邵阳市“壮大富民产业”的扶贫思路越来越清晰,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的良好发展局面。
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明显。新邵县潭府乡李玉阳2013年8月回家乡创办新邵县玉辉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从事猕猴桃种植和加工。目前在该公司的带动下,潭府乡共流转了土地2700余亩,全乡3900余名以土地、劳力和扶贫帮扶资金入股的“贫困户股东”每年有了固定收入。当地大部分“空巢老人”当上了“农业工人”,成了家庭增收脱贫的主力军。全市像玉辉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这样到农村创办基地的企业还有李文食品、华强粮油等20多家。这些企业纷纷来到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投资办厂,直接或间接带动十多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形成“一县一品,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邵阳市的生猪、南竹、中药材、延季蔬菜、脐橙、油茶、铜鹅、玫瑰花、猕猴桃、青钱柳等特色产业逐步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在邵东县简家陇镇三都村,千多亩彩色水稻丰收在望。致富带头人“桐江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会员张飞华说:“50多万斤五彩稻、以每斤12元的价格出售,今年可以创收60余万元。”种植水稻是当地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水稻种植市场信息不灵、营销手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弊端逐步凸显。为此,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张飞华在2012年发起并创建桐江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收购价格,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几年后,该社从最初的4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户。合作社鼓励动员贫困户紧跟合作社种植彩色水稻,走出了一条以合作社联动贫困户脱贫的新路子。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流转耕地154.11万亩,登记在册的家庭农场3300个,农民合作社3283个。“种养+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联动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脱贫致富路上农民进入市场的“联结器”,农民增收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