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中,最好能把社区图书馆也考虑进去。”市民王先生绝对没有想到,当初的一个小小提议会被正式采纳。10月20日,十届市委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中,上海对于未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定位,已由最初的“宜居、宜业、宜游”,改成了“宜居、宜业、宜游、宜学”。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以下简称“上海2040”)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第四次总规编制,也是历次总规编制中公众参与力度最大的一次。在为期1个月的草案公示期间,共收到社会各界意见1810条。经逐条梳理后,共采纳意见707条,解释或在下位规划中落实的意见有818条,作为参考的意见有285条。
“开门做规划”,不仅是要让公众享受到好的规划成果,更是上海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探索将国家战略、上海实际与民众期待相结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过程。
城市规划,更关注以人为本
“‘上海2040’的编制启动于两年前,从那时起,就确定了全程‘开门做规划’的编制模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上海未来的城市规划,要由单一的经济导向为主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目标定位上,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将在上海生活、工作、学习、旅游等不同人群对于城市发展的愿景,真正反映和具体落实到规划中。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生活、生产、治理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开门做规划”也是现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客观要求,是“用户思维”的具体表现。只有尽可能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公众参与成为政府决策的推手,才能让规划“不仅内容好,还能落实好”。
从2014年启动编制至今,“上海2040”共经历了3轮公众意见听取,2014年11月的愿景调查结果显示,开放、关怀、绿色是上海市民尤为关注的三个方面,这为“上海2040”中确立上海2040年建成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的愿景打下了基础。
市民对增加社区图书馆的建议,让规划编制团队意识到,未来学习、教育在社区,乃至城市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在“上海2040”中增加了“宜学”的概念。今年8月至9月“上海2040”公示期间,有关上海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区域协同、城乡体系、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住房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引发了公众较高的关注度,这也正是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深化实施细则的重点方向。
科学布局,提升公众参与效率
“100个人心中,有100个未来城市”。规划之门向公众敞开了,但如何让最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浮出水面,提升公众参与的效率,需要科学的布局与方略。
“上海2040”根据规划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了战略专题研讨会、概念规划设计竞赛、问卷调查、论坛交流、线上线下公示等多渠道公众参与方式。“城市规划不能只是一份技术方案,而要充分体现出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政策的属性,因此,公众参与的结构要更注重公众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庄少勤表示。
一支经过多方遴选,由3名权威规划界前辈、6名人大代表、6名政协委员组成的“公众参与咨询团”,全程参与规划编制,成为本轮规划编制中的亮点。咨询团成员为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公众代表,并兼顾了年龄、职业和生活特点,如残障人士代表,以充分体现公众参与的代表性。
专家决策咨询队伍也进行了扩容,本轮规划编制搭建了开放式的咨询平台,建立了由4名“核心专家”、30名“咨询专家”共同组成的多领域专家顾问委员会。在更广范围内,针对城市发展和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还组成专题专家咨询队伍,进行专项研究。
广开渠道、海纳百川,一些国际化专业机构的参与,更提升了本轮规划编制的国际视野。人口是此次总规编制过程中公众始终关心的核心问题。“上海2040”强调,弹性应对人口问题,注重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环境等方面明确应对策略。一个知名专业机构则关注到“上海2040”以城市群应对人口增长的压力,称其体现了东方智慧。
动态维护,公众意愿落到实处
昨天通过审议的“上海2040”(送审稿)共有8个章节,细心的市民还会发现,其第八章题为“规划实施保障”,明确要强化规划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机制,有效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描绘未来城市愿景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规划的落地。
“明确的实施机制,是本轮总规的重要特点,未来还将有一批依据总规制定的实施文件出台。”庄少勤说。“上海2040”完整成果包括3个附件,分别为专项规划大纲、分区指引、行动规划大纲。从实施性层面上,按系统、分区、时序维度构建总体规划的管控体系。“市民提出的有效意见在下位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会吸纳。”
在“上海2040”公示中,不少市民对具体项目提出了建议,如轨道交通选线选址方案等。在昨天的审议中,市规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意见将陆续在此后的专项规划中加以吸收采纳。有关部门将编制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专项选址规划等下位规划,并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还有市民关心的区区“断头路”打通问题,相关部门也正在配合市交通委开展道路规划方案深化完善。
有一些实施文件,在总规编制期间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如:10月18日上海出台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就旨在优化街道的公共空间功能,加强街道空间人性化环境设计,促进城市街区生活品质的提升。这来源于前期多位公众参与咨询团成员和境外咨询机构负责人的建议。他们提出:目前上海非机动车道路建设严重不足,步行、骑自行车不安全,要重视慢行系统和绿道系统,加强公园、开放空间之间的连接性,通过步行和骑行系统,使街道更加适宜步行和骑行。“上海2040”的城市愿景已在实践。
庄少勤还介绍,为确保规划意愿落到实处,将通过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城市发展战略数据库(SDD)等体系,为城市建立实时“体检”制度,动态监测、评估规划的实施状况,及时对规划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