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畈水库的水有点甜”。优质的金华水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享用。作为钱塘江的一级支流,金华水涵养浙江生态的功能不可忽视。而高品质的城市饮用水俨然成为金华一张“金名片”,并成为金华对外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总集雨面积82.93万亩,涉及13个乡(镇、街道)106个行政村。近年来,金华市多措并举保障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市区90万百姓“大水缸”。
保护机制:确保水源涵养
市财政落实100余万元资金,在功能区内设置宣传警示标志400余块,对进出功能区的群众进行饮用水源保护教育。建立“户集、村收、乡清运”制度,将功能区内生活垃圾全部外运处理,并在功能区村庄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太阳能垃圾减量化以及养殖场集中整治等工作。截至目前,市财政已拨付功能区补助资金2708.9万元,重点用于水源环境保护补助、居家养老补助及公益林补助等项目,让功能区居民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保护功能区的生态。
富民机制:确保脱贫兴林
按照“生态要保护、生产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工作思路,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建设修复工程,重点扶持毛竹、茶叶、高山蔬菜等生态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已验收人工造林面积1314亩,毛竹、茶叶低改1526亩。同时,市财政对功能区下山移民,市财政在省、市、区补助的标准外,另行安排每人2万元的资金标准,帮助功能区居民下山脱贫致富。
补偿机制:确保生态蓄力
从2010年开始实行三年一轮的生态补偿办法。2016年出台了新一轮《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重点修订了资金筹集和使用范围,每年的资金安排从3550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重点用于功能区移民搬迁、试点“光伏进农村”扶贫项目。市财政部门将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专项列为重点评价项目,严格控制生产性项目,强化绩效评价。
考核机制:确保责任落地
2015年初以来,金华市着手探索建立全区域流域水质考核机制。金华市以1亿元资金托底,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研、考证,出台了全省首个全区域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办法。根据“达标倒逼、污染重罚、保护有奖”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流域区域水环境保护的属地责任,持续改善流域水质,涵养绿色税源,打造“五水共治”的升级版。自2016年实施以来,我市水环境治理意识明显提高。一季度,42个地表水断面中,有40个断面满足了功能区要求,达标率为95.2%;金华市政府向7个县(市、区)兑现了奖励资金821万元,单笔最高奖励达到2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