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国际趋同策略,为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保障
会计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满足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和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主客观需要,我们应当坚持持续全面趋同策略,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是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深度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和一致应用,积极稳妥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立足我国实际、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根本。要以切实解决我国会计实务问题为主导,坚持“趋同不是简单地等同”和“趋同是一种互动”等重要原则,在趋同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及时有效地解决我国会计实务问题和有关诉求。要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发展,在重大技术问题和重要准则项目上积极表达我国的观点和建议,尽可能引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方向。要积极维护好我国已经取得的趋同成果,有效评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具体实务中的适用性,不断巩固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成果,并将趋同成果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等效互认。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各层面事务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工作,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协调立场,争取支持,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四是深度参与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工作,提高我国对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等规则制定的影响力,持续研究综合报告在我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上述第二至第四点将在其他解读文章中详细阐述。)
(三)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妥善解决准则执行中各类问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和完善后,如何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如何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将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要求落地,这对于能否确保会计准则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否有效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更是至关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坚定不移地巩固、发展和扩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成效,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并对其实施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是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要着力抓好国内宣传和国际宣传,树立我国会计不断进取的形象,展示我国会计与时俱进的成就。要着力推进新准则的培训工作,精心设计,统筹规划,有计划、有秩序、有成效地准备培训资料、细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课程等,将新内涵、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等普及到各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广大投资者、会计人员乃至社会各界。要着力提升监管检查力度,与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单位协作,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持续有效实施。
二是密切跟踪、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及时了解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会计问题应急处理机制。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能否得以有效执行,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增强准则实施效果,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准则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继续做好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等上市公司年报分析工作,加强跟踪调研,逐一分析每一家上市公司,汇总整理后形成报告供各方参考使用。要增强日常工作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搜集整理汇总,加大研究力度,运用问题解答、案例示范、在线咨询等方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应急处理机制。
三是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与监管部门、有关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沟通。做好统筹协调,建立联动协同机制,是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要协调好监管机构、税务部门、注册会计师、企业以及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利益相关方,有效利用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各层面的优势,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监管政策等其他方面的协调工作,以便集各家之力切实解决相关会计问题。
四是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监督和指导。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对于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社会影响。要积极指导小企业做好会计系统更新改造、会计核算办法修订等新旧制度衔接转换工作,促进各地财政部门对小企业的业务指导和适时监督,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到位。要深入研究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效发挥会计准则委员会智库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需要多个方面、不同部门支持配合并共同参与。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历来注重借助社会外部力量,这是财政部充分发挥专家参谋咨询作用、增强会计准则建设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提升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任务面前,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对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强化会计准则实施、加强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以及国际趋同过程中,充分、有效发挥专家智慧,提供咨询意见,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一会计智库。
一是继续发挥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在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中决策支持的重要作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在战略层面主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改革的方向,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在政策协调、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持续全面国际趋同以及更好地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企业会计准则研究、起草、实施以及对外交流、组织联络咨询专家队伍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和有效实施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发展与国际趋同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研究,积极参与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会计准则委员会自身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发挥平台优势和咨询作用。要储备好通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具备相关实务经验的高端会计人才,为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国际任职提前做好准备,加快我国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健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队伍,充实研究力量,改进咨询方式,提高咨询水平。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作为我国会计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国际趋同的实际需要,严格遴选、充分利用并有效评价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将其专长充分运用于准则项目研究、立项、讨论稿、征求意见稿、草案、模拟测试、实施等各个阶段。要强化会计实务和理论问题的研究,突出问题导向,主动适应会计改革与发展需求,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不断提升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水平。要利用各咨询委员的工作平台和各种机会宣传会计准则,推动会计准则有效实施,当好会计知识的传播者、会计准则的建设者和会计事业的开拓者,做好会计准则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