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部署,围绕《济南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标体系三年行动纲要和2016年目标任务》和《济南市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政策》,市财政积极优化支出结构,多方筹集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共安排5.5亿元,主要用于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金融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创新型城市奖励、众创空间发展、领军小巨人金种子企业创新研发、科技人才、社会民生、科技扶贫、软科学、海外孵化器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浪潮64路高端容错计算机等项目,为济南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年有势头”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改革,确保财政资金规范使用。一是创新项目立项评审方式,实行网上异地评审和委托异地专业机构评审的方式,保证项目评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中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全权委托异地专业机构评审的方式,由异地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二是优化经费资助结构。积极探索股权融资、科技创新券等新型支持方式,提高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的比重,尤其加大了后补助力度。三是做好科技云平台升级,实现网上全流程管理,基本做到了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四是加强立项项目管理,首次开展科技报告网上申报。
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显著:一是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拉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全市科研经费投入增加;企业高水平研发中心数量增加。二是专利工作继续全省领先。预计年底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5件,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国家标准、国际专利数不断提升。三是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出齐鲁制药、圣泉、沃德等在国内外创新水平领先的领军、小巨人、金种子企业。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优秀创新团队20家,新增国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五是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突破性增长,预计净增141家,总数达750家。预计年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3.63%,比年初增长1个百分点,占比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国家火炬济南临港智能机械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总数达到13家,分布在8个县(市)区,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升级的重要载体;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1家;加快泉城众创空间建设,新增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6家、省级备案14家,国家级备案总数达28家、省级备案达48家,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已与北京中关村中技知识产权服务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打造在全国领先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六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首批海外孵化器-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在德国斯图加特正式启动运行,已有浪潮、山大华天等14家济南企业入驻,美国硅谷浪潮海外孵化器、博科海外孵化器已签署协议,正在试运行。在芬兰万达市挂牌建立济南—万达产业合作办公室,争取明年上升为双方合作的科技孵化器。七是科技成果造福民众。实施临床医学科技项目64项,切实提高我市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水平;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选派扶贫特派员对全市贫困村的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特困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