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是专员办加强预算监管的重要职责。目前,全国专员办都在摸索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的模式、方法。贵州专员办不等不靠、勇于担当、敢于挑战,通过深化学习、构建机制、督察调研等举措,积极探索地方债务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监管质效。
一、深化学习固基础
一方面,强化政策学习。一是积极参加财政部组织的预算监管培训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专题培训,参训人员经过消化吸收后对全办同志进行再培训。二是相关处室全体人员系统学习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准确把握政策实质。三是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对重要条款逐字逐句加以解剖分析,充分交流讨论。不断增强知识储备和业务素养,为有效开展债务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案例学习。通过及时梳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加以总结和分析,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情景带入式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解剖问题-情景带入式分析-提高债务知识认识水平”的学习方法,增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发展、演变和趋势的理解能力,深化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认识。
二、部门联动建机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后,贵州专员办积极和贵州省财政厅沟通协商,共同制定了《贵州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实施办法(暂行)》,初步构建贵州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机制,同时搭建与地方财政部门的沟通平台。
一是建立与贵州省财政厅的横向联络制度。办领导和厅领导定期交流贵州省债务管理情况,作出下一步监管任务安排;业务处室之间形成无缝对接,定期互相通报监管情况,随时共享动态信息,共同研究监管措施,形成有效监管合力。
二是建立与市县财政部门的纵向联系机制。及时传达财政部文件要求和精神,做好答疑释惑工作,基层财政也及时反馈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有效良性互动。
三、督察调研求实效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督察工作采取非现场分析和实地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动态监控地方债务风险变化。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债务数据的筛查分析,针对存在的异常情况,通过电话询问、书面报告等方式实施重点监控。另一方面,基于债务系统数据分析结果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存在疑点的地区进行实地督察,进一步了解地方债券的发行、使用和偿还情况,确保监管有的放矢、债务风险可控。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督察工作本着高效、廉洁的原则,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方面,与被督察单位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地方财政债务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如实做好记录,回应对方关切。另一方面,通过翻阅凭证资料和债务管理档案,了解债务资金投向是否符合规定、债务资金收支是否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等情况,对存在疑点的数据追本溯源,纠正错误理解和做法,对存在风险隐患的地区予以警示,做实做好服务引导工作,确保督察实效。
三是坚持深入一线。发挥贴近一线的优势,秉承监管、服务、调研“三位一体”的思路,深入基层财政部门、融资平台公司,全面掌握了贵州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存在的困难,分析问题背后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财政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素材和参考。针对贵州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向贵州省委、省政府报送的《贵州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调研报告》,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分别作出重要批示,高度重视我办反映的问题及建议,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精准施策,切实守住不发生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