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综合医改的攻坚年,财政部门积极作为,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医疗卫生支出结构,政府卫生投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6年预算安排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6.87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市本级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4.2亿元,同比增长18.33%,比同期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重点用于支持医疗体制全方位改革“五大任务”。
看病: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公立医院检查多、药费贵,是百姓看病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着力解决的难点。常州市从2015年11月1日开始在市级公立医院正式实施药品零差率政府补偿机制。实时监管和动态分析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情况和医院运行状况,2016年市财政安排7000万元用于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市属8家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降至36.86%,门急诊和出院均次费用增长率分别降至4.34%、1.96%,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求医:开展医联体建设,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是2016市人大“一号议案”,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建成了区域型、专科共建型、对口支援型、紧密型等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区域型医联体实现一市五区的全覆盖,专科共建型医联体在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神经、呼吸、康复、骨科等28个医疗病房、550张床位。利用中医、妇幼、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特色,建设对口支援型医联体8个,探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3个。在医联体建设中,注重价格政策、医保政策、药品供应、编制管理、分配政策的联动,注重区域医联体内信息化支撑的影像、心电、病理、检验、消毒供应集约化中心建设,目前50%的区域医联体已建成集约化中心。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旨在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真正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条实现途径。
报销:整合城乡医保,提升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启动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保合一”,实现“同城、同标、同待遇”。整合后,借助社保卡的发放应用,实现医保服务一卡通,提高了原新农合人员的待遇水平。主城区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也从上年的400元提高到450元,财政补助占医保筹资额的73%。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90.3%、77.7%,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分别为73.9%、63.3%。
监管:推动和加强市级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鼓励卫计部门对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从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开,强化公立医院财务成本核算,强化预算约束,控制无序扩张和盲目负债。研究出台《市级公立医院补助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考虑到机关养老改革后,医院退休人员负担大大减轻,同时结合新的政府投入机制,财政部门联合卫计部门研究出台市级公立医院综合补助办法,以新设的部分公立医院绩效目标为依据,科学设置分配系数,把预算资金合理分配到各大医院。
队伍: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财政投入1000万元,卫计委预算外资金投入900万元,用于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学科建设。2016年重点培育29个市医学重点学科、108名市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8人,柔性引进4名。建成了南京医科大学常州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