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德宏州财政局按照“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的基本思路,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加强收入组织。积极应对“营改增”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对全年财政收入预算目标完成的影响。一是强化预期管理。针对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早细化预研预判,做好预案准备,尽可能减少各项政策调整对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加强多部门协作。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三是加大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增强非税收入清缴力度,有效助力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调控作用,全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推进预算编审改革。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四本预算”提交州人代会审议;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将政府住房基金、水土保持补偿费等3项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基金结转超过当年收入30%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三年滚动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编制前瞻性;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预算项目评审,对部门编制的预算项目内容进行逐项审查和评分,以项目评分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强化预算支出管理。严格执行经人代会审议批准的部门预算,减少预算调整事项,除政策性因素外,部门收支预算原则上不作调整;严格按规定的支出用途监管预算,不得随意调整支出预算和用途,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完善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存量资金清理力度,州级当年盘活收回7781万元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增长。
——谋划州对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在借鉴改革重点推进地区经验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实际,拟定了州对下专项转移支付改革“一个方案七个办法”,一揽子方案及配套制度措施的制定为推动全州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制定了《德宏州深化财政改革全面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实施方案》,调整完善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测算方式,在全面梳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通过逐县测算,将2016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增量资金合理分配至各县市,进一步提升县市基本财力保障水平。
——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把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积累风险;及时转贷债券资金,有效缓解州县两级政府偿债压力,切实防范因偿债引发财政金融风险及社会稳定风险,腾挪出预算空间,用于弥补建设资金需求。
——创新财政投资融资方式。一是改进财政支持方式,当年设立股权投资引导资金5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其中微型企业培育工程资金550万元)、融资性担保行业注册资本2000万元,放大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效应;二是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争取到一个财政部PPP示范项目-瑞丽市城市地下管廊建设项目;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多渠道融资,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供给,州委、政府审时度势,多方位融资,年内争取浦发扶贫基金20亿元、大瑞铁路建设专项基金6亿元、腾陇高速建设专项建设基金15亿元。
——打造“阳光透明”财政。2016年全州各级财政及时将经同级人大及常委会会审议通过的2016年财政预算报告,“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政府债务限额,预算调整方案、2015年全州预算执行情况和州本级决算及其报告等放在财政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众公开。除部分涉密部门外,州本级75个一级部门全部按要求公开了本部门预决算,确保信息完整披露,积极推进财政依法理财、民主理财进程。
——推动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办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防护水平,确保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完成州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财政资金额度下达、拨付、清算以及预算单位支付等管理和使用的电子化管理;全面推进财政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