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厦门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至2017年6月底,岛内思明、湖里两区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厦门全面开启“垃圾分类”时代。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贯彻落实厦门市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多年来,厦门市财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在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处理等多个环节予以支持保障,为厦门市顺利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积极落实政策支持。2012年,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市商务局出台实施《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采用直接补贴方式,支持厦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2014年开始,厦门市在思明、湖里、集美等岛内外19个小区(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市、区财政从清洁楼改造、运输车辆配套、终端分类处理入手,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造垃圾全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二是完善末端处理设施。2013年以来,市财政已累计投入近13亿元,主要用于推动厦门市建成一批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分类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环卫基础设施,今年还计划推进东、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期建设,并建成1座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2座大件垃圾处理厂。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用,将有力提升厦门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此外,厦门市财政每年还安排2亿多元,为垃圾处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是加强宣传经费保障。发动居民积极配合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性环节。2016年起三年内,厦门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宣传工作、教材编写等支出,通过普及相关知识和实践进程,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此外,还计划通过聘请志愿者、退休热心人士等担任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厦门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通过宣传和监督,引导市民和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