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共有耕地4.5万亩,人口2760人,所有耕地全部配套膜下滴灌,现在浇水只需要‘推闸放水拧龙头’,妇幼老少都能干,省时省力还效益高。”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大圣村村长张岳说。这只是农业综合开发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示范项目的一个缩影。
乌拉特中旗是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是一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旗,共有人口14万人,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35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900万亩。地处高原,深居大陆,远离海洋,属寒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由于昼夜与冬夏温差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据气象资料统计,全旗年平均降水量仅238.5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达2178.9毫米,是年降水量的11—16倍,水资源日益匮乏已对全旗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前山灌区是全旗的粮食主产区,该区辖2镇1苏木,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可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井灌区面积67万亩。乌拉特中旗井灌区土地资源丰富,耕地土壤类型以灌淤土为主,土壤肥沃,沙壤土居多,输水时渗漏严重,农业用水占到全旗总用水量的70%以上,但粗放型大水漫灌浇方式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同时,井灌区打井过深过密、地下水源超采、农民争水等矛盾也日益突出,井灌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已接近极限,农区产业发展陷入瓶径。
为了打破发展瓶径,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从2011年开始,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在井灌项目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推广膜下滴灌示范项目。2012年在德岭山镇乌镇1.5万亩项目区投入科技推广资金51万元,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1000亩。2013年在德岭山镇苏独仑1.1万亩项目区投入科技推广资金35万元,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1000亩。2014年至2016年在德岭山镇和乌加河镇4个项目区投入科技推广资金133万元,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4000亩。
膜下滴灌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在节水、增粮和助农增收方面均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一是从大水漫灌转向浸润式灌溉,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每个灌溉滴头的浸润半径保持在30—50cm,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水分保持适宜,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据测试: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只有传统灌溉方式的12%。二是肥料利用率提高,使用易溶肥料施肥,可利用滴灌随水滴到作物根系土壤中,从单一浇水转向浇营养液,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料费利用率由往年40%上升到70%以上,把水变成了庄稼的“复合水溶剂”,农民形容膜下滴灌是在给作物“挂吊瓶”。三是增产效果明显,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蔬菜可增产40%左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可增产30%左右,葫芦、甜瓜等经济物可增产25%以上,亩均增收400元左右。四是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农药溶入水中封闭的管道中运行,基本无挥发,保持强烈的药性,使细菌无法滋生,避免了病虫害的传播。五是节省工时,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膜下滴灌直接滴到作物根系且水量较小,所以杂草较少,可减少除草投工;滴水灌溉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肥料随水滴入土壤,不必人工施肥;滴灌系统可适应地势不平的土地,不需要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过去的渠沟、边角全部可以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科技推广膜下滴灌项目的推广和实施,极大的带动了项目区和周边群众自发筹资安装滴灌的积极性,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2013年农业开发办在苏独仑牧业组实施了1.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985万元,项目区共计安装输水管道83.5公里,全部按照按照滴灌模式铺设,并示范推广膜下滴灌1000亩。项目竣工后,牧业组召开了村民大会,每亩地集资200元,共集资220多万元,将项目区内耕地全部改为滴灌模式。
苏独仑牧业队村民陈平和笔者说:“旗农发办给我们安上了低压节水管道,我们自己再集资改为滴灌,现在每亩地可节约水费、人工费等费用100多元,估计葫芦每亩可增产50来斤,按单价8元钱算,每亩可增收400元。我的35亩葫芦地,一年可增收14000元,你看这效益多么可观。”
通过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膜下滴灌示范项目带动,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膜下滴灌给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农业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纷纷自发组织集资将项目区耕地配套为滴灌模式,并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旗井灌区已发展膜下滴灌面积27万亩,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184万方,有效改善了农区生态环境,控制了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势头,减少了用水矛盾,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乌拉特中旗农区作物种植从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葫芦、香瓜、沙葱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随着膜下滴灌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农活“妇幼老少都能干”,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能外出务工或创业,拉动了第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业经济走向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