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绵阳市二季度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据了解,今年1-6月,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环境空气质量同比去年改善明显,涪江及主要支流平均水质优良,市级、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截至6月28日,市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179天,优良天数为157天,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比增加4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7.7%,同比改善2.2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2,同比改善6.7%。
所监测的六项指标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均同比改善,一氧化碳同比持平,臭氧浓度同比上升。其中,PM2.5为每立方米37.8微克,同比改善9.6%,PM10为每立方米59.2微克,同比改善13.8%,臭氧浓度为每立方米147微克,同比上升3.2%。
当前,臭氧污染形势严峻。4月10日,市城区首次出现全天臭氧轻度污染。夏季气象条件较2021年同期偏差,臭氧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同时,机动车污染问题凸显,城市面源污染明显,高架源排放增加。
对此,接下来,将开展工业源专项整治、移动源专项整治、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专项整治以及7-8月臭氧攻坚。目前,正在编制7-8月臭氧精准管控攻坚作战方案,聚焦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防治,采取精准有力的管控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提标治理、主动减排、执法监督,扭转当前臭氧污染防治不利局面。
发布会对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后,今年4月,绵阳市委托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编制绵阳“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前期调研等目前初稿已形成,正在紧张修改完善,预计7月底印发。
今年5月,绵阳市成立强有力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筹备工作专班集中办公。
与此同时,绵阳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政策体系建设,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先后颁布实施了《绵阳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规则(试行)》《绵阳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7-2022年)》及中期调整实施方案、《绵阳市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绵阳市城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绵阳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绵阳市城镇生活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10余个政策法规,为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前,已建成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经营单位19家、建成医废处置设施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7个、餐厨垃圾集中处置3个、市政污泥干化处置项目1个、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项目1个(可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十四五”期间,绵阳市将进一步加强固废处置利用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增强固废处置利用设施保障能力。
据介绍,绵阳市将按照“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好四张清单并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从工业绿色生产、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全面落实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等领域的各项任务、项目并纳入目标考核,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利用处置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不断提升绵阳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绵阳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