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3.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8%,是国内第一家表内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的城商行,资产规模总量居城商行之首。3万亿资产规模已可比肩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
北京银行享有首都经济圈的独家资源禀赋优势,北京是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和政府类机构的集聚地,京津冀地区则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银行跨区域发展较早,重点布局经济发达区域,业务范围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近六成的机构在北京之外,成为异地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商行。
作为城商行“领头羊”,北京银行开始发力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业务。其中“文化金融”是北京银行较早打出的一张名片。《长津湖》、《夺冠》、《红海行动》、《送你一朵小红花》和《你好,李焕英》等电影背后都有北京银行的身影。
对于北京银行主推的科技和文化金融业务,广州一家私募机构的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近年数据看,目前这两类创新业务的比重在上升,但是要成为北京银行的业务增长点和支撑点,还有待观察。在他看来,科技和文化金融更多是北京银行的差异化业务和服务。
独享首都资源,六成网点在外
依托地处北京的区位优势,北京银行对公业务优势明显。
平安证券研报称,北京银行的主要客户是本土大型企业和政府企业。其市属单位客户有 820 余家,占北京市市属单位数量超60%。此外,北京银行还为38家市属国资委企业提供涵盖本外币结算、表内外融资、资金增值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合作覆盖率超过90%。
另外,北京在对公业务上的优势是推动公司存款增长的重要因素。受益于本地大型企业、政府机构等客户资源,北京银行对公存款增长稳定,贡献了全部存款的70%。京津冀地区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2014年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为北京银行业务开展提供了一定土壤。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北京银行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临空经济区、冬奥会场馆等重点领域,为冬奥会新闻场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冬奥会场馆五棵松体育馆及冰球馆、大兴新机场线及机场配套设施、临空经济区道路及管廊建设、北京环球度假区等重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北京银行较早实现跨区域经营,早在2006年4月和2007年6月就先后在天津、上海设立分行;2008年,北京银行又筹建深圳分行、香港代表处和西安分行,探索在珠三角和西部地区的布局。截至2020年年末,该行在全国12个主要省市设立14家一级分行和11家二级分行,分支机构达到678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多达60%分支机构分布在北京之外,这一布局为北京银行带来业务规模的超常增长。截至2020年年末,北京银行的异地贷款贡献达56%。
近期,平安证券发布研报表示,考虑到监管对城商行异地扩张的制约,相较于其他区域性银行, 北京银行的先发布局有利于扩大市场优势。10月25日,华东一家城商行风险管理部的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北京银行等城商行积极外拓业务机构,甚至近半业务都在异地,这对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技、文化金融成为特色
除传统业务,北京银行以文化和科创为突破口引领对公业务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发展,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品牌。
10月22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表示,科创金融是北京银行加快转型发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目前,北京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525亿元,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已累计为3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7000亿元,支持独角兽企业超过40家。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北京银行2006年就开启文化金融之旅,并将文化金融纳入全行战略,打造出“文创普惠贷”“文化IP通”等文化金融特色产品,还推出“京彩文园”文化产业园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和“文园贷”专属产品。
近年,北京银行不断加快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面向小微企业提供多种金融产品。2021年上半年,北京银行小微特色支行共计59家,其中科技26家、文化22家,创新推出智权贷、软件贷、研发贷、文旅贷等适应科技文化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的特色产品。
在文化金融的战略下,北京银行累计为近97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资金超3600亿元。截至6月末,该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达到了767.97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4%。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制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服务方案,对接知识产权大数据,研发科企贷专属产品。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94.3亿元,较年初增长80.2亿元;文化金融余额768亿元,较年初增长92.6亿元。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48.9亿元,累计为2.8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6000亿元。
东兴证券分析师林瑾璐认为,北京银行持续强化服务首都定位、坚持特色立行,持续打造科技、文化、绿色金融等品牌,形成了涵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特色金融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