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后一天,一年工作收官,中国银保监会官网集中公布了71份行政处罚公开表。其中16份直指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农商行)及相关责任人,一举将该行推至公众视野中。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农商行在原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而成,于2010年1月15日挂牌开业。2011年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2020年6月,成都农商行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回归市属国企属性。
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披露,成都农商行收到的16份罚单的判决时间均在2020年。其中,金额最大的当属2020年3月31日由四川银保监局对成都农商行作出处罚决定的1100万元罚单。不仅机构本身遭受处罚,成都农商行的14位相关责任人也因对该行违法违规事实负有相关责任而领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罚单被公示的十多天前,成都农商行官网披露,该行聘请中信证券作为其A股IPO保荐机构(主承销商),这意味这成都农商行在其IPO之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不知这16份罚单会否成为成都农商行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此外,据成都农商行年报披露,该行近年来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连续净流出。
就上述大量罚单、IPO、不良贷款率及现金流等方面的问题,《投资时报》向成都农商行发送了沟通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16份罚单,1400万罚款
2021年12月31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成都农商行及14位相关责任人共收到16份来自中国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罚单开具时间均在2020年。
在这16份罚单中,有2份的被罚主体是成都农商行。
一份于2020年3月31日作出处罚决定的罚单显示,成都农商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六项违法违规事实:股权变更未经行政许可;未审慎审查,接受不具备入股条件的受让人作为股东;违规开展重大关联交易并违法实施授信;违规开展非标业务;未提供或及时提供检查资料,阻碍监管机构检查监督;内部控制失效。对此,中国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会对该行罚款1100万元。
另一份于2020年8月20日作出处罚决定的罚单显示,成都农商行涉及投前调查、风险审查审批不尽职,违规购买他行发行的周期本金保护型理财产品,导致他行自营投资非洁净出表,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从而被中国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罚款30万元。
另外14份罚单分别针对成都农商行的14位相关责任人。
其中,该行前董事长陈萍因“对成都农商银行股权变更未经行政许可,接受不具备入股条件的受让人作为股东,阻碍监管机构检查监督,内部控制失效的行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而被四川监管局警告并罚款50万元。据成都农商行2019年年报披露,陈萍于2019年12月因劳动合同期满辞去该行董事长职务。
此外,成都农商行前副行长刘津因“对成都农商银行违规开展重大关联交易并违法实施授信,违规开展非标业务,阻碍监管机构检查监督的行为负直接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被罚款50万元,同时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与刘津一样也遭到禁业处罚的还有房红威。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20日,成都农商行在其官网发布了《成都农商银行聘请A股IPO保荐机构(主承销商)采购项目结果公示》,中信证券中选,负责该行A股上市的申请上市辅导、保荐、持续督导等上市全过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方案设计、沟通协调、辅导培训、材料制作、路演发行、后续跟踪等服务。这意味着成都农商行向冲击A股迈进了一步。
但是,2021年底密集披露的大量罚单是否意味着成都农商行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较严重的漏洞与不足?这些负面消息是否会对该行的IPO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成都农商行未予回应。
不良率逐年上升,现金流连年为负
通过查阅成都农商行2020年年报,《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该行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6.75亿元,同比增加1.22亿元,拨备前利润89.72亿元,同比增加2.12亿元;净利润38.53亿元,同比减少10.39亿元。对此,成都农商行解释称,影响该行2020年净利润波动的主要因素有:该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54亿元;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减费让利累计超过2.7亿元;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夯实资产质量,加大拨备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6.67亿元。
据成都农商行往年年报披露,2016年—2020年,该行在各年度末的资产总额分别为6731.49亿元、7055.62亿元、6230.53亿元、4849.87亿元、5197.21亿元,同比增长4.43%、4.82%、-11.69%、-22.16%、7.16%。可以看出,近5年来成都农商行的资产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尤其是2019年,较前一年缩减两成之多。2020年总资产尽管有所增加,但仍不及2018年及以前的资产规模。
除此之外,成都农商近年的不良贷款率也在逐年上升。据该行年报披露,2016年—2020年,成都农商行在各年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2%、1.22%、1.70%、1.76%、1.79%,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尤其是2018年末的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末上升0.48个百分点。
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率?对于《投资时报》研究员的疑问,成都农商行并未解答。
除此之外,2017年—2020年,成都农商行在各个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21.21亿元、-569.09亿元、-344.98亿元、-261.96亿元,连续4年为负,主要由于吸收存款、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等带来的现金流入小于发放贷款和垫款等的现金流出。
2016年—2020年各年末成都农商行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成都农商行年报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