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公开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小银行成重灾区。
此次向社会公开的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共计43名,包括15位自然人和28家法人。其中,地方中小银行股东占比近八成,涉及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南、贵州等多个地区的农商行及村镇银行。
银保监会表示,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违规行为是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多达4604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596家、农村合作银行23家、农村信用社577家、村镇银行1651家。央行3月末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风险仍是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186家和103家。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第五年高风险机构数量持续压降
今年是中小银行走改革化险之路的第五年。5月20日,银保监会召开通气会,回应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问题时表示,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监管部门持续督促和引导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坚守定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持续整治金融乱象,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银保监会在2018年至2020年曾开展为期三年的股东股权专项整治,规范和提升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伴随着监管加强整治力度,当前中小银行的股东股权乱象已被初步遏制。
自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累计处置高风险农村中小银行627家,处置不良贷款2.6万亿元,金额超过前十年的总和。2021年末,农村中小银行贷款占比较2017年末的47.5%上升至55.1%。
为推动改革化险,近年来城商行加大不良处置力度,2017-2021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8万亿元;资产增速也逐步回归行业均值,贷款占比上升至51.3%;高风险机构数量持续压降,风险总体收敛。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中小银行合并重组趋势显现,新设四川银行、山西银行、辽沈银行、中原银行等吸收合并部分风险机构。
央行2021第四季度金融机构评级报告显示,高风险机构连续6个季度下降。
监管引导多渠道出清风险鼓励兼并重组及外源资本补充
伴随金融防风险持续深入,监管部门频出举措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
银保监会强调,要严格股东准入、压实股东责任、强化股东约束、优化股权结构,严厉打击违规持股、操纵机构正常经营、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突出乱象,加大对违法违规股东的教育惩戒和公开披露力度,进一步提高股东违法违规成本,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此外,近日央行、银保监会也再次发声,继续鼓励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同时加大外源资本补充力度。
银保监会在5月20日的通气会上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全力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稳妥处置了一批风险点,守住了风险底线;中小银行风险总体可控,整体收敛;但从存量看,部分地区历史积累的风险体量较大,需持续加大处置力度。
会上,银保监会还提出,将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深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谈及中小银行的后续改革化险之路,光大证券(601788)分析师王一峰分析,一揽子政策安排下,监管将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现阶段,存量高风险机构呈现区域集中特点,内在问题是金融生态分化进一步加深带来的负向循环压力,叠加金融机构自身公司治理不善、经济增速放缓与疫情影响共振、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
王一峰建议,中小银行应该做好专项债补充资本,修复银行资产扩张及可持续经营能力;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压实各方责任,依法让股东和债权人承担损失,严防道德风险;坚守“监管姓监”,一体推进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