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追债民生信托,揭开民生信托输血股东隐秘过往。
近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披露多则裁判文书,投资者因信托产品无法兑付,将民生信托告上法庭,涉案产品为“汇丰2号”、“汇丰3号”。据裁判文书显示,民生信托将该产品资金通过绕道非关联方,用于股东或用于认购股东发行的债券,以及接盘民生信托风险项目。
民生信托前身为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旅信托”),成立于1994年。2003年3月,原银监会批准公司重组。2013年4月16日,公司完成重新登记,并更名为民生信托。同年4月28日,公司复牌开业。
不到五年,民生信托业绩就跃居业内前十。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民生信托实现营收33.08亿元,净利润18.15亿元,盈利能力达到巅峰。当年,民生信托营收、净利润业内分别排名第七、第八。时至2021年,民生信托受项目延期兑付、新业务发展缓慢、风险减值计提等因素影响,业绩同比大幅下降,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13亿元。
如今,昔日行业黑马更沦为股东“提款机”。民生信托曾多次通过法律途径,追债泛海控股及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公司”)。2022年4月,泛海控股收到诉讼材料,民生信托以“20泛控01”、“20泛海01”、“20泛海02”债券交易纠纷为由,将泛海控股(000046.SZ)、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泛海”)、泛海控股实控人卢志强诉至法院。
银保监会2022年5月公布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民生信托的控股股东武汉公司赫然在列,武汉公司是泛海控股的控股子公司。
违规投资变相向股东“输血”
据判决书披露,民生信托违规操作信贷资金。民生信托“汇丰3号”的《信托合同》,原约定的“投资标准化资产比例不低于70%,非标准化资产比例不高于30%”,民生信托最终实际投向非标资产比例高达77%,远超合同约定。
按照《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应当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一致,且不得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运用于信托公司的股东及其关联人。
北京银保监局于2021年12月作出《银行保险违法行为举报调查意见书》(下称《意见书》),经核查,民生信托于2020年10月至12月陆续将汇丰3号信托资金,通过绕道非关联方将信托资金用于其股东或用于认购股东方发行的债券,规模合计16.58亿元。
据悉,民生信托旗下多支汇丰系列信托计划存在违规操作问题。
今年3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北京宏景世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称,此前购买民生信托“汇丰2号”和“汇丰4号”信托计划,合计金额2800万元。上述信托计划目前处于逾期状态。
对此,民生信托称,因受经济调整及行业负面舆情影响,最终导致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未能及时变现、叠加目前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处置进度未达预期。
不过,民生信托逾期原因与其违规投资密不可分。据北京银保监局出具的另一份《意见书》,民生信托将汇丰2号信托资金通过绕道非关联方,用于股东或用于认购股东发行的债券,规模合计6.44亿元。
监管核查发现,汇丰2号、汇丰4号符合非标资金池业务特征,违反“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要求。有分析人士指出,非标资金池业务项目运作不透明、资金流向不清楚,风险难以确定,为隐藏风险常“拆东墙补西墙”。一旦相关非标资产出现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系统性风险。
民生信托违规投资或是变相给股东输血。2020年前七个月,泛海控股接连发行“20泛控01”、“20泛海01”、“20泛海02”三笔债券,发行金额合计27亿元。其中,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超过一半。作为泛海控股发行信托计划的受托人,民生信托竟成为上述债券的主要购买力,债券本金合计高达19.844亿元,占发行总额的73.50%。
民生信托的兑付情况备受监管关注。2021年,北京银保监局回复部分投资者,民生信托将部分信托资金通过绕道大连泰嘉子公司用于违规用途,包括用于民生信托股东,即接盘风险项目。
202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进行民生信托风险管理与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并于同年12月31日下发现场检查意见书。
5月末,银保监会公开第五批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民生信托控股股东武汉公司赫然在列。截至2021年末,因营业信托纠纷等原因引发多宗诉讼,民生信托涉诉信托项目规模余额277.19亿元。而泛海控股的会计师事务所无法就上述诉讼及潜在诉讼事项可能导致的损失金额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追债控股股东
民生信托和“泛海系”曾有一段“蜜月期”。
2012年,中国泛海曾参与民生信托前身中旅信托的重组。两年后,中国泛海和旗下的浙江泛海建设投资公司对民生信托增资至30亿元。2014年,泛海控股通过子公司收购民生信托股权,并对其增资至70亿元。据悉,泛海控股对民生信托的持股比例一度超过93%,实现绝对掌控。
股东增资,民生信托的业绩也蒸蒸日上,成为泛海系最具“钞能力”的业务板块。2014年至2017年,民生信托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3.91亿元、9.51亿元、18.15亿元。而2017年,泛海控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才28.91亿元。
2020年上半年,泛海控股推进金融子公司“引战”工作,旨在引进实力雄厚的股东。2021年,民生信托第二大股东浙江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由武汉公司变更为“杭州融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剥离出泛海系。
目前,民生信托的股东增至六名,包括武汉公司、浙江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青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民生信托淡化“泛海系”标签。
2021年,民生信托业绩大幅下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13亿元。业绩滑铁卢,又背负上百亿元涉诉信托规模,民生信托意图向“泛海系”讨债,谋求自救。
此前,武汉公司与张江和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张江资产”)签订资产收益权转让合同,张江资产受让武汉公司持有的武汉中央商务区23E、24B地块特定资产收益权,后民生信托再从张江资产受让上述地块及对应收益权,增信措施为武汉公司将前述地块抵押给民生信托,武汉公司承担收益权回购义务。
如今武汉公司违约,到期仍未清偿债务。按照约定,武汉公司应向民生信托支付本金22.08亿元、以及欠付的违约金2393.03万元和新增违约金。新增违约金以尚欠的本金为基数,自2022年2月28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按日利率万分之二点五计算。中国泛海对上述执行标的所确定的债权,在约定的担保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目前,民生信托向北京市中信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并向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不到一周,泛海控股称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达的诉讼材料。民生信托以“20泛控01”、“20泛海01”与“20泛海02”债券交易纠纷为由,将泛海控股、中国泛海及泛海控股实控人卢志强诉至法院。民生信托要求,泛海控股提前清偿前述三笔债券本息、行使股权质押权,并要求中国泛海、卢志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据上述公告,除债券本金19.844亿元及利息外,民生信托要求对泛海控股持有的武汉公司对应注册资本26.47亿元股份,以及对北京泛海信华置业有限公司对应注册资本1.66亿元的股权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享有受偿资格。
不过,泛海控股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民生讨债之路困难重重。如今,泛海控股面临债券违约、部分资产被冻结和查封等困境,流动性堪忧。年报显示,2021年,泛海控股实现营业收入为149.23亿元,同比增长6.16%;净利润-112.55亿元,同比下降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