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理施工许可证要等全部图纸审查完,建设工期就要往后推。现在分阶段审批,基坑开挖提前动工,光资金周转就能省下上千万元。”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前期拓展部经理牛冠超算了一笔实在账。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创新推出“分阶段施工许可”“审批管家服务”“流动审批厅”硬核改革实招,缩短了文旅项目审批时长,提升了农家院办证效率,减少了企业办事跑动次数。
审批流程的“瘦身”,换来了产业发展的“强体”——文旅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施工许可“化整为零”
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当北戴河新区渔田七里海度假区项目图纸上的构想加速落地,“实时更新”的惊喜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审批改革。过去需要“图纸一次过审、证照整体申领”的传统模式,已转换细分为“底板以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室外配套”四个模块的分阶段施工许可。
“基坑开挖提前两个月动工。”牛冠超感慨:“这不仅盘活了千万周转资金,更让新项目‘跑步’与游客相见。”
北戴河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营业性演出等消费热点,审批部门与旅游、公安、消防等单位联动打造“承诺+预审”模式。企业凭信用承诺即可提前筹备宣传票务,验收通过后立发正式许可,审批周期最短缩至24小时,安全与效率同步跃升。审批“绿灯”全程护航,点燃了北戴河新区文旅消费的增长引擎。
审批管家“主动敲门”
乡村农家院持证上岗
在山海关区田庄村“客上宾渔家院”,63岁的李艳彬拿着自绘草图犯了难——洗碗池与灶台同区的手稿不合规范,手机上传证件又屡屡失败。山海关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杜晶晶主动登门,帮忙重新绘制厨房布局,解了燃眉之急。
这仅仅是山海关区“审批管家”下沉服务的缩影。今年以来,山海关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变“坐等申请”为“主动敲门”,将专业核查前置为贴心指导。当金源祥民宿经营者徐财祥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审批管家”现场勘验当即指出凉菜间缺少预进间,立刻帮忙绘制整改示意图,使其赶在旅行团抵达前达标获证。
在“核查即服务”理念引领下,现场核查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审批人员“多跑一步”带来群众“零跑成事”,山海关区田庄村今夏已有55家农家院“持证上岗”。
移动窗口“随企而动”
创业园区就地领证
“流动审批厅开到公司楼下,一下我就拿到了两个许可证!”菁源食代(秦皇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的惊喜,折射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大手笔。
今年起,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审批服务装进“移动行囊”,通过“1+N+3”服务新范式主动嵌入企业聚集区。1张清单通办——涵盖企业开办、项目建设等34项高频行政许可;N种主题套餐——办事如点单,可按需组合“一件事”集成服务;3重保障落地——“专属代表”联络、“服务专班”跟进、“直通车”响应,构建全周期闭环。
当服务专员化身“移动窗口”走进侨商大厦,王强的许可证办理从预想的“反复跑”压缩为“立等可取”。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吴鹏说:“下一步将拓展服务半径,让更多经营主体共享改革红利。”
改革释放新动能,营商环境再优化。审批许可从“整体办”到“分步办”,服务路径从“坐等申请”到“主动上门”,审批模式从“固定窗口”转变为“移动厅堂”——秦皇岛用刀刃向内的改革力度,打造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口碑”。(记者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