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8 13:49:24

这个暑假,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红树林潮汐亲子营店主龙宁很忙,每天醒来就要查看潮汐表,与客人约赶海时间,安排好赶海工具,迎接一拨拨客人。“暑假是赶海旺季,我们一天接待量有300人至400人,带着客人们到红树林或滩涂地去捡贝壳、抓螃蟹,拍照打卡。”

可在几年前,龙宁还在为生计发愁:“那时候因为过度围塘养殖,红树林没有了,鸟儿飞走了,近海的海鱼、螃蟹也少了,我们这些靠海吃饭的渔民收入也减少了。”

改变是从陵水县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开始,清退养殖塘、补种红树林、贝类底播增殖放流、海草床提质……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落实,让新村、黎安两个潟湖湿地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渔民们开起民宿、渔家乐,到深海区养殖……海还是那片海,只不过,“吃”海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变化,不止在陵水。在三亚、儋州、临高等沿海市县,相继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海岸线整治修复、沿海污染源整治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推动实现海洋空间生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新格局。

退塘还林还湿

海岸线重现绿韵蔚蓝

“小家伙们陆续回来或路过,儋州湾又要恢复热闹了!”8月11日早上,儋州湾护鸟队队长陈正平和队员们扛着“长枪短炮”来到了儋州湾的滩涂地,开启了每月一次的水鸟监测外业调查。青藏沙鸻、白鹭、铁嘴沙鸻、栗树鸭等鸟类陆续进入眼帘,让他感到惊喜。

儋州湾是一处集浅海水域、河口水域、砂石海滩、盐田等多样生境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几年前,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大面积的滩涂被侵占用于鱼塘养殖,随之而来的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废水和污泥直排入海等问题,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底栖动物及红树林木及越冬水鸟的生存空间。

儋州市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依托,组织实施儋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海岸滩涂栖息地恢复、退塘还林、海岸带污染治理、智能生态监测系统及科普宣教馆建设等六大修复工程,使得周边约1.95万亩的土地生态得到有效改善。

“截至2024年,儋州湾的红树林植物增加到2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从17种增加到50种,净增加33种。水鸟今年上半年记录到有57种,这都说明儋州湾的生态环境在持续向好。”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科长麦平说,该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让红树林、大型底栖生物及鸟类资源得到恢复,从而也带动了当地的餐饮、旅游业态的兴起,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红树林是守护海岸线的“卫士”。我省各地在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中,科学有序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整体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全面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在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一株曾濒临死亡的百年红榄李在林业专家的呵护下重现生机,呈现出枯枝与绿叶参半的特别形态。科研团队对该保护区的9株百年野生红榄李实施挂牌监护,并通过种苗扩繁技术成功实现滩涂回归种植2000余株。

拓展亲海空间

保护与发展实现共赢

在陵水新村港,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渔排木屋排成一片,渔船“突突”地穿梭在水道上,不少游客选择居住在疍家民宿,或在渔排上钓鱼,或乘坐渔船到十几海里外看海草床、养殖网箱。

“我们疍家渔排民宿开业时才有4间客房,现在已经有24间了。”“90”后疍家人郭玉光和其他渔民合作,一起挤出各自家里的海域使用面积,率先建起渔排民宿,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疍家人的原生态生活。

我省各地深入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修复海岸线生态环境,有效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海岸线生态减灾能力,也为游客和当地群众提供更多游览休闲的亲海空间,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在蜈支洲岛上,该景区推出的“珊瑚宝宝”项目让游客在潜水游玩的同时,参与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深受游客们欢迎。“我们定期开展清理海洋垃圾,开展珊瑚修复、增殖放流以及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大力修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部负责人王丰国介绍,蜈支洲岛海域的珊瑚礁生态修复功能持续改善,也带动了潜水、海钓等休闲渔业项目兴起。

在儋州海头镇老市村,曾经的养殖塘清退恢复为盐田河生态湿地,村民们开始建设盐池、过滤池、晒盐平台等设施,推出古法制造的“老市盐”有机农产品,为村庄带来了生机。“每斤海盐能卖到5元,盐田每月产值能达到4万斤,每个月产值20万元。”老市村村民梁宝丽说,未来村庄还要推出盐疗、手工制盐等体验活动。

据悉,2018年至今,海南共有中央和省级资金累计投入26.397亿元推动实施29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海岸带修复152.33公里,新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225.94公顷,新增修复珊瑚礁27.8公顷,全省自然岸线保有率持续保持全国最高水平。(记者 孙慧 通讯员 尹建军 郭云峰)

标签: 海南 靠海 吃海 有了 新吃法 吃法

猜你喜欢

重庆:山水“焕新” 产业“增绿”

“最近我们到汉丰湖的鸟岛上调查,惊喜地发现岛上有数十处斑嘴鸭和绿头鸭的鸟窝。这两种鸟类本是候鸟,但因为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便在此安家,成为了‘留鸟’。”重庆市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规划发展科副科长张犀说,汉丰湖的鸟类种类从2010年的144种增加到2024年年底的243种,候鸟数量从5...更多

2025-08-18 13:50:38

海南: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

这个暑假,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红树林潮汐亲子营店主龙宁很忙,每天醒来就要查看潮汐表,与客人约赶海时间,安排好赶海工具,迎接一拨拨客人。“暑假是赶海旺季,我们一天接待量有300人至400人,带着客人们到红树林或滩涂地去捡贝壳、抓螃蟹,拍照打卡。”可在几年前,龙宁还在为生计发愁:“那时候因为...更多

2025-08-18 13:49:24

从美味零食到潮流装备,江苏宠物用品出口正劲

宠物成为人类重要的情感伴侣,蓬勃发展的“宠物经济”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从美味零食到潮流装备,宠物经济的繁荣发展正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江苏制造的各类宠物用品出口正劲。凭借先进技术与成熟产业体系,各类品质优良的宠物食品、玩具、服装等产品正从江苏走向全球。日前,博仕宠物食品(淮安)有限公司车...更多

2025-08-18 13:48:40

最低430元 下月成都这些国内航线将加密飞

8月17日,记者从东航四川分公司获悉,下月,东航将增班飞行成都天府至青岛、湛江、三亚往返航线,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其中成都天府至三亚航线每天增飞往返各一班,其余航线每周增飞往返各三班。据了解,自9月3日至9月26日、10月10日至10月24日,东航将增开成都天府至青岛往返航班MU9813...更多

2025-08-18 13:47:05

上半年多地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支出着力“投资于人”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202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情况相继出炉。综合来看,上半年多数地区财政收入保持增长。支出着力“投资于人”,强化民生导向,各地财政保障力度持续加码。从收入端看,上半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8个实现了增长。其中,有12个省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00...更多

2025-08-18 13:45:50

秦皇岛推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工地机器轰鸣,秦沈高速北戴河新区至京秦高速段开工建设,国道G228北戴河区段改建工程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交通运输系统紧扣“建设现代化交通强市”奋斗目标,抓项目、优服务、强动能,用汗水与匠心交出一份“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稳中有序”的温暖答卷。项目建设“加速跑”...更多

2025-08-18 11:55:41

昌黎以“无障碍”服务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日,昌黎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以“主动服务、高效代办”的服务宗旨,成功为秦皇岛冠文置业有限公司福荣新城项目办结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两事项,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秉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今年以来,秦皇岛市昌黎县数政局着力构建沟通“无障碍”、服务...更多

2025-08-18 11:54:13

以海为纸 以帆作笔 ——秦皇岛发展赛事经济激活消费引擎

白帆如云,人潮如织,一场帆船赛事让秦皇岛的热度在这个夏天持续攀升。六月的海风掠过秦皇岛的海岸,吹动了2025年ILCA亚洲(公开)帆船锦标赛的片片白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71名运动员在此劈波斩浪,欢呼声与浪涛声在海面上交响激荡。5天的比赛共吸引国内外游客超14万人次,拉动当地各类消...更多

2025-08-18 11:41:53

任泽区:深耕“甜蜜经济” 发展幸福产业

来邢泽湖“百年好合”婚恋基地赴一场青年交友盛会,感受浪漫氛围;夜晚漫步饮马河步行街赏灯带璀璨,看演出品美食,体会烟火气升腾弥漫;听一场“甜蜜邢谣·音你而歌”现场音乐会,用音乐拥抱夏日活力……近年来,邢台市任泽区深度融入邢台市“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厚德·和合门”作为...更多

2025-08-13 11:43:14

青海将社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8月11日,记者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各级社保部门以“服务跟着群众走”为导向,将政策触角延伸至草原深处、毡房门前,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打通堵点。今年以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率先垂范,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企业车间听诉求、蹲守乡镇社区察实情、走进校园问需求。各级...更多

2025-08-13 11: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