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于8月26日发布报告,确认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02799.HK)及其国际平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国际”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B-”,展望维持“稳定”。标普指出,公司在政府支持、风险化解、集团协同及市场地位等方面表现突出,为信用质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公开信息显示,近五年来公司显著压降高风险信用资产与金融投资敞口,并计提大额拨备。截至2024年末,母公司拨备覆盖率达226%,资产质量持续增强。自2021年起,公司积极处置遗留问题资产,加大减值计提力度,以应对复杂经营环境。
作为中信集团核心成员,公司持续深化协同效应,灵活采用收购处置、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盘活等工具,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精深估值技术”和“多维风险定价能力”,依靠全周期资产处置和逆周期资源整合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信力量。
标普指出,中信金融资产近年来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最大收购方,预计将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境内银行持续的流动性和资金支持。
近年来,中信金融资产深耕主业,围绕国家政策与客户需求,加强行业研究,提升投研能力,通过“投研联动+营销体系”打造出领先的资产配置与投资实力,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127.66亿元,同比增长60%,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为上年5.4倍,平均股权回报率和每股收益均创六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0-62亿元,同比增长12.5%-16.3%;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增幅约23.9%-28.2%。
标普充分肯定公司在夯实主业、严控风险和深化协同方面的进展,预期其将继续引领不良资产行业,巩固竞争壁垒,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